我們能從「福原愛事件」學到什麼?

作者:彭孟嫻 Jessica/海外法律人的生活觀點

這幾天各大媒體報導桌球金童玉女福原愛與江宏傑的婚姻瓶頸事件。福原愛與男士在日本被拍到兩人一起的眾多畫面,引發福原愛是否有了「婚外情」的質疑,這樣的社會新聞事件,讓華人與日方的民眾都備感震驚,因為曾經「公主與王子」的結合,似乎隨婚變而破裂。

對於福原愛與江宏傑的婚姻,目前媒體各方的報導當中,有的說是婚姻言語霸凌,有的說是婆媳問題,有的認為跨國文化差異……,身為離婚調停的工作者,有讀者問我到底傾向於福原愛還是江宏傑──其實所有專業的婚姻調解者,都一定會站在「中立」(Neutral)的立場,因為沒有一個人,包括調解者在內,能夠真正知道當事人的經歷與感受;也因此,任何貿然的揣測、評論乃至於「選邊站」,都並不妥當。

當然,福原愛與江宏傑是公眾人物,也在體育之外的場域,發表過關於兩人關係的公開談話,其行為舉止自然就會受到民眾與社會的檢視。我認為作為旁觀者,只要不是抱著八卦的心態,妄斷別人的家務事;而是藉此事件,討論其所衍生的相關社會議題,那麼對於推動社會觀念的進步與改變,相信會有一定幫助。

所以,福原愛的感情事件,究竟能夠帶給民眾什麼樣的思考呢?其實我經手過的眾多離婚案例,加上婚姻調停(Mediation)的角度來看福原愛事件,他們的婚姻問題,也是大眾婚姻問題的縮影。在此我撇開「誰對誰錯」的判斷,也撇開當中的「跨國文化議題」,就以我在離婚調停的「中立」立場,分析一般人婚姻中容易遇到的挑戰,也破除大眾對於公眾人物婚姻容易產生的盲點:

為愛離鄉背井,支持系統是關鍵

福原愛與江宏傑雖然是桌球界的專業人士,但是這並不代表兩人沒有一般人在婚姻中的磕磕碰碰。福原愛與江宏傑婚後與公婆同住,育有兩子之後,仍處於三代同堂的住房──這是亞洲尤其是台灣社會很常見的居住模式,好處當然是能夠共享資源、彼此照應,但也很容易讓單純的兩人關係,因為其他家人的因素,而變得更加複雜,生活摩擦在所難免。

雖然福原愛的婚姻沒有像「我的婆婆殺了我」的社會事件那樣的悲劇,但是卻對於福原愛來說,跨國婚姻造成的「為愛離鄉背井」的壓力,是在三代同堂之外,必須面對的另個課題。福原愛的家人在日本,雖然日台相距不遠,要透過網路科技保持聯繫也很容易,但是生活中仍有很多瑣事,難以跨越地理差距,即時獲得支援。身在異鄉與異文化中的孤寂,只有人在外國的遊子能夠體會;沒有過在海外長期生活經驗的人,是很難感同身受的。

部分人士或許會覺得福原愛在台灣有媒體關注,也有很多活動與代言的參與,應該已經「比多數跨國婚姻還不寂寞」了?其實,以我看到的離婚案例,家人不在同一個國家的孤寂,在平日還能承受,但是如果當在婚姻遇到瓶頸,就會感到孤立無援的痛苦。當一段婚姻讓當事人在結婚之後過得越來越差,婚姻的品質也每況愈下,變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此時就更需要有支持系統的支援。

福原愛是公眾人物且人在異地,比一般人更難培養出較深入的支持系統(support system),所以她的原生家庭成員的支持,就顯得更加重要。尤其女姓在結婚生小孩後的幾年,不止婚姻由單身變成結婚,最重要的是有孩子的生活,讓婚姻變得繁雜,如果沒有好的支持系統存在,勢必會影響女性的情緒。而當一個人的情緒處在低谷的時候,就容易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做決定。

這種孤寂並不是只有跨文化婚姻才會遇到,因為就算是結婚的對象同文化,也仍然會因為原生家庭沒有和自己居住在同一個國家,而難以在婚姻或生活遇到瓶頸時找到救兵──這點相信許多為愛走天涯的海外朋友,都能理解。

傑出的專業能力,並不能保證婚姻完美

「專業桌球國手」代表的只是在桌球界的傑出,並不代表在生活中的層面一定盡善盡美。

我在《換日線》寫過一篇文章〈震驚加國社會,男醫師殺死女醫師的內幕,身為家事法庭工作者,給所有伴侶的懇切提醒〉,當中提到加拿大傑出的腦科醫師,殺死了身為家庭醫師的太太──每個人都認可那名腦科醫師的智商與專業,但是,在專業上的專精,並不代表婚姻中的理智。也因此,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把一個人的專業能力,和其婚姻狀態做出因果連結。

在婚姻中的爭戰有大有小,關於相處中較大的戰爭,如果長年無法解決,離婚也是一個選項。但如果是婚姻中的小戰爭,就必須要理智的選擇解決方式。我們不是這個事件的女主角,所以很難揣摩福原愛在夫家的經歷,也不知道她婚姻的心路歷程,也就很難對其案例做出評斷。但不可否認的是,撇開福原愛,任何兩人的婚姻的問題,若多了第三者,只會更難解決。

婚姻中的溝通若要成功,只限於兩個人都有意願解決問題的時候才會成立。溝通的本意在於有「溝」必須要「通」。但是,只要婚姻當中其中一方不肯作出妥協,那麼問題還是存在。

三代同堂是舊觀念,新生代最好還是有小家庭

婚姻中同住的問題很多,在居住上有距離,才能在生活上減少摩擦。就算在有些案例中,公婆對媳婦很好,但是感情再好,住在一起,仍然容易有「壓力」。

我在處理無論東方或西方的婚姻案例中,都會看到公公婆婆認為同住的目的,就是協助兒子與媳婦──這樣的想法,是公公婆婆單方面的思維。對很多媳婦來說,這種「協助」其實讓他們苦不堪言,就算媳婦能夠以「忍耐」面對,但是這樣的同住仍然會讓很多媳婦感覺「四面受敵」。

而當媳婦忍無可忍時,也容易做出讓人震驚的舉動,有的媳婦是以大聲怒罵公婆發洩,有的是和丈夫每日爭吵抒發不滿,有的則是離家出走表態,更有的是投入不理智的婚外情。

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理論是很美好,但實務上往往很負面。有一個知名實驗,在幾年前被《華盛頓郵報》拿出來探討。報導指出: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心理學家卡爾霍恩(John B. Calhoun)喜歡老鼠,他為這些生物設計了精緻的居地,使之成為天堂,没有食肉動物和疾病,而且食物無限量供應。但是天堂很快就變成了一个擁擠的地獄。卡爾霍恩從事了 40 年的研究,他發現嚴重的擁擠會導致動物之間行為的可怕變化,使原來的秩序徹底崩潰。他藉此創建了一个世界末日模型,說明如果人類未能减缓人口增長,將會發生什麼情况。

這樣的老鼠實驗,雖然探討的是繁殖與空間,但是也證明小鼠無法在他人之地找到一席之地時,所造成的行為失調。實驗中更出現老鼠因為擁擠而產生的相互咬撞現象,相當程度地說明了婚姻中三代同堂的空間壓迫,所造成的情緒失調。

要避免在婚姻中的壓迫感,最好的方式還是不要三代同堂,除非你能確定彼此相處融洽。有的公公婆婆與媳婦的感情好到比與自己的兒子還更好,這樣的例子確實存在,但是多數的婚姻案例並不是如此,所以女人在婚姻中如果有經濟能力,最好還是不要和公公婆婆同住,同樣地男性也不要和丈人與丈母娘同住。除非真的三代同堂其樂融融,如果發現三代同堂有壓力,甚至需要不斷的忍耐,那麼這樣的情況,還是不要同住為佳。

因公眾人物的感情狀態而對婚姻死心,大可不必

最後,公眾人物固然應該在行為操守上作社會的表率,但是同時,社會大眾也應該給予公眾人物多一些個人空間。

同時,我建議:公眾人物的婚姻若無法維持,比起任何一方發展出婚外情,其實可以先採取「正式分居」(Separation Agreement)。分居或離婚後,再展開下一段戀情,對於公眾人物來說更能兼顧大眾觀感,兩人也更有機會理性處理問題,而不是在衝動中做出魯莽的決定。

至於民眾因為公眾人物婚姻破裂,就對婚姻心死夢碎,我覺得大可以不必。其實在我所寫的兩本書中都有提到,每一段婚姻都是不同的男女主角,也有不同的婚姻配角。別人婚姻遇到的瓶頸,和你現在或未來在婚姻裡會遇到的,不會完全一樣,沒必要因為別人的婚姻不順而預設立場,對婚姻失望。而就算真的在婚姻中遇到無法解決的痛苦,仍然有離婚的選項。

再次重申:本文目的不在討論福原愛與江宏傑在婚姻中的對錯,更無意消費兩人。我相信社會教育本來就是藉著眾多的社會事件,展開討論和省思,其中也包括公眾人物遇到的感情事件。我們不需論斷事件本身,但可以藉這個機會,思考如何在婚姻中鍛煉更好的「情商」(EQ),來處理、面對「情傷」(Emotional Injury/Emotion Damage),而這也是每個人在婚姻中都需要面對的人生功課。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我們能從「福原愛事件」中學到什麼?婚姻調解工作者,給社會大眾的衷心建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我們的愛情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他沒有把我當成「福原愛」
這婚怎麼結!?異國戀情的意外一課:母親堅持「沒聘金不准嫁」

作者簡介:

彭孟嫻 Jessica Peng,目前從事法律調停工作(家事法&商業法),同時也是加拿大調停仲裁協會會員。曾任加拿大家事法庭諮詢部、加拿大市議員助理、加拿大皇家銀行、德商醫療研發加拿大總公司進出口部門。 畢業於約克大學法律調停、森尼卡法律顧問、皇后大學經濟系。 專注於家事法離婚議題調停、小額法庭調停、租約法調停。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