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影響勞工短缺 烏克蘭婦女上工

穀物終於送出去了,那麼人力資源呢?在戰前,烏克蘭輸出60萬名勞工,不分男女到了波蘭。但當戰爭開打,男性被徵召回國抵禦外侮,剩下的勞力缺口該怎麼辦?波蘭企業情義相挺,培訓這群女力,即便做的是水泥工、建築業,負擔再沉再重,她們也在異鄉,持續靠自己的力量養家餬口。

小心翼翼倒車、推起重物 ,這裡是波蘭西部城市 大波蘭地區戈茹夫一間汽車零件物流倉庫,這兩位來自烏克蘭的女性,正在接受堆高機操作員培訓。

烏克蘭難民 沃羅西:「這跟我在烏克蘭的工作完全不同,在烏克蘭 我用的是腦力,在波蘭是體力勞動。」

烏克蘭難民 內洛娃:「我開著堆高機,跟在教練的堆高機後面,一步一步慢慢學。」 新工作從零開始,依舊甘之如飴、接受挑戰,沃羅西和內洛娃並不是特例;戰爭爆發5個多月,堅強 忙碌的烏克蘭女性身影, 已經成了波蘭勞動市場 不可或缺的一塊。

烏克蘭難民 菲利莫諾娃:「我父親人在軍中 當然是在家鄉,寄錢回去給烏克蘭慈善機構,對我很重要。」

工作賺錢 是生活必須、也是為烏克蘭盡一分心力;而對當地企業主來說,大舉雇用女性難民是人道關懷、也是出於現實必須。

水泥業者 傑茨梅克:「烏克蘭勞工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波蘭勞動市場,沒有足夠的本地工人。」

戰前的烏克蘭 是歐盟最大勞力輸出國之一,其中高達60萬人 前往語言文化相近的波蘭討生活。卡車司機 巴巴克:「(烏克蘭)工資太低 難生活。」

戰爭爆發後、18到60歲的男性被禁止出境,連帶的波蘭建築和運輸業 也遭受重擊。

建築業者 馬拉澤克:「烏克蘭勞工離開造成的空缺,很難填補。」 增加工時、改用預先製成的材料 只能解決燃眉之急,所幸烏克蘭女性從事勞力工作意願 驚人的高。

烏克蘭難民 沃羅西:「(堆高機操作)我有興趣,可以發展自己,獲得新知識和經驗。」

企業協助難民落地生根,難民則在大通膨的危機時代撐起經濟一片天,雙方各取所需、互利共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烏克蘭運穀船駛向黎巴嫩 下一站利比亞
午休趴著睡 一個動作不傷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