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外交的風險

在美中阿拉斯加會談中,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一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激起大陸網民無比的愛國心,被視為「戰狼外交」的經典之作。但事情都有兩面,大陸戰狼外交做過了頭,也激發各國的警惕與防備,恐將得不償失。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由於共和黨強烈抵制,對中強硬本來只是不得不的選擇,但戰狼外交激起美國人強烈的反中情緒,反而成為拜登推動施政的利器。無論是1.9兆美元的紓困預算或超過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乃至其他旨在抗中的措施,都可看到拜登運用美國人的反中心態,使共和黨不敢不支持。猶記得去年美國大選時,大陸曾有「川建國」與「拜振華」之說,現在看來,應該加上「習助美」才對。

大陸處理新疆棉問題是另一個例證。大陸原以為憑自身龐大市場,足以迫使這些國際品牌屈服,殊不知中國以外的市場更大,光是美國市場就比大陸大3倍。北京的做法等於要他們在市場之間選邊,但歐美社會的企業責任意識高,大陸的抵制更刺激消費者與股東去監督企業,加上大陸人民對抵制「口嫌體正直」,所以至今幾乎沒有一家國際品牌妥協,官方最後只能唾面自乾,設法引導降溫。

戰狼外交的另一個風險是,面對美中兩強博弈,許多國家都面臨選邊站的壓力。但不像大陸是採一黨專政,這些國家很容易隨著選舉結果改變對外政策,一旦出現政黨輪替時,戰狼外交就變成反中的催化劑,使大陸的外交處境陷入被動。

以南韓和菲律賓為例,過去幾年由於執政的文在寅和杜特蒂走傾中路線,大陸在東北亞和東南亞都出現難得的外交機遇期。上周南韓地方首長補選結果,在野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執政黨則是慘敗。這場補選被視為總統大選前哨戰,一旦明年3月大選再度變天,保守派上台後勢必改變南韓外交路線,甚至不排除加入美日澳印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隨時可能成為大陸的夢魘。

菲律賓的情況也類似。近來菲中之間因為南海島礁問題交惡,引發菲國強烈反中聲浪,迫使杜特蒂發表強硬聲明,乃至恢復與美國的聯合軍演。明年5月菲律賓總統大選就要登場,屆時如果反對陣營獲勝,菲國外交政策可能回到艾奎諾時代的親美路線。

還有日本,今年3月大陸實施《海警法》後,已使日本對華政策出現變化。本月16日美日高峰會舉行,據共同社報導,兩國領袖的會後聯合聲明將會表達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另一重要觀察點是,日本會否同意美軍在日本列島構建部署導彈,一旦成真勢必引發北京強烈反應。但在大陸「戰狼外交」的刺激下,拜登聯合盟友抗中逐漸奏效,日本遲早會被迫做出重大抉擇。

就連歐盟看起來也不太妙。在新疆問題引發的制裁與反制裁之後,歐盟已經停止審議《中歐投資協定》,日前習近平與梅克爾通話,呼籲歐盟真正實現「戰略自主」,不要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但梅克爾即將下台,今年9月德國大選,她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即使再度獲勝,繼任者也未必奉行梅克爾的傾中路線。大陸苦心經營的「聯歐制美」策略,最後很可能功虧一簣。(作者為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