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用餐區永久化?反對聲四起

戶外用餐區流行,居民抱怨生活品質因此降低。(記者張晨╱攝影)
戶外用餐區流行,居民抱怨生活品質因此降低。(記者張晨╱攝影)

州長葛謨(Andrew Cuomo)月初簽法,將餐館、酒吧使用屬於市府管轄的街道和人行道,提供戶外就餐的方式再延長一年,而市府的戶外用餐修正新規也進入公聽階段,曼哈頓下城第二、第三社區委員會均對「永久化」提出反對。在疫期一度風行,助業者度難關的室外用餐區,如今卻引發生活品質爭議。

回顧一年多前,各地商改區將戶外用餐這一新概念引入,並力推商家參與;而冷清的華埠總被拿來和一街之隔的小義大利相比,義大利餐廳業者抓準時機,室外改造地花團錦簇,食客讚嘆「像在歐洲旅遊」。

華埠開始時參與度較低,業者因對疫情前景不樂觀,就勿街南側的多間老牌熱門餐廳,起初只將「一桌一椅」放於店外擺擺樣子;如今「有門有窗的連排小木屋」一路延伸至街尾,就連甜品店也有兩桌。

根據樓宇局規定,餐位寬度不得超过八呎,必須在店鋪正前方,且不能超過前總寬度,而華埠商舖緊鄰,原本的車位也幾乎全被占據;且常見因人行道受阻,行人不得不穿梭車陣的畫面。

非營利組織「歡迎來華埠」(Welcome to Chinatown)針對華埠居民、商家的民意調查,68.9%認為戶外用餐區讓人行道變得更窄,地上的電線、餐館的垃圾,也成為反對主要理由。

數據顯示,全市已經將8550個停車格轉變為戶外用餐座位。居民表示,華埠緊鄰下城政府辦公圈,停靠的車輛大部分為特殊牌照,若今後恢復疫情前的實體辦公,包厘街(Bowery)、堅尼路的交通壓力將加劇。

除華埠外,下東城因是小型酒吧、餐廳的聚集地,住商混合也使居民叫苦連連;且周邊可負擔房的住戶多為華人,年近七旬的劉麗娟形容「狂歡至天明」,街道上的大麻味也會飄進家中。

華埠商改區執行總監陳作舟表示,華埠每天有700到800個停車位被公職人員占用,社區大小約300間餐飲店,若全部提供戶外餐位,也僅占100多個車位,但對業者而言卻是救命稻草。

他指出,戶外餐位施工費用少則數千多則上萬,民眾抱怨生活質量,一旦疫情回升、限制堂食或需要重建,業者成本增加,但資源未增,關店是遲早的事;「那時,空店、人流稀少等問題恐將回歸,需要整體考量,而不是一味打壓還單一群體。」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失蹤50天 華婦盧秀行屍體尋獲 25歲兇嫌被捕
最新民調:全美未接種者 80%就是不打疫苗
薛曼訪中 美中發新聞稿相差5小時 幕後暗藏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