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患兒 10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扁平足應把握兒童期治療黃金期,如此才能適時矯正回來。執業復健科醫師蘇希洵昨表示,扁平足俗稱鴨母蹄,指的是足部站立時,腳掌內側腳弓降低或消失的意思,通常治療扁平足兒童,大約十歲以前是治療黃金期。 造成扁平足的原因分為先天、後天等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遺傳因素,包括肌肉張力太低、先天韌帶太鬆,後天因素主要是腳部肌肉及韌帶訓練不足力量不夠,如類風溼關節炎病患的足部大多扁平,因為滑液膜反覆發炎往往侵蝕韌帶,導致關節不穩定,進而造成扁平足。 小朋友兩歲以前因為足底脂肪肥厚關係,看起來很像扁平足,但是兩歲以後,足底脂肪可能慢慢消失,而且足部肌肉開始發育,此時足弓就會慢慢出現,蘇醫師指出,如果到了五、六歲時後足弓仍沒出現,就可能是先天性扁平足。 扁平足患者在兒童時期,常會出現走路內八字、容易跌倒,以及長時間走路容易疲勞等症狀。患者站立時,腳掌內側腳弓幾乎或已經平貼地面,或是可以發現後跟外翻及內側舟狀骨突出,倘若任何一塊骨頭脫臼受傷或骨頭間韌帶斷裂,就會引起足弓不穩定。 蘇醫師指出,扁平足患者到了到青春期不適症狀更明顯,因為青少年活動量及體重急速增加,以致不正常足部受到過量負荷,最後容易產生腳底長繭、足部疼痛、膝痛、腰痛、足底筋膜炎及走路跑步耐力差等問題。 建議患者使用支撐性較好的硬式鞋墊,同時搭配鞋護跟比較穩固,平常還應進行肌力運動訓練、定期追蹤檢查,如此可望達到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