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變粗鼻子大…小心肢端肥大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手腳變大、臉型改變、聲音變低沈,千萬別不以為意,小心肢端肥大症上身,死亡增 2倍,平均壽命少 10-15年。
台灣腦下垂體學會理事長張承能醫師表示,肢端肥大症是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多為患者腦垂體分泌生長素的細胞出現增生或產生腺瘤所致,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其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每年新增 3-4個新病例,推估台灣每年持續新增約 60個新病例,目前約有 1,400名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為 40歲。
台灣糖尿病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宏達醫師表示,肢端肥大症由於臨床症狀變化緩慢,病患警覺性低,常疏於注意,不能及時就醫,平均延誤診斷時間約 5-7年。由於確診是在罹病後數年,因此診斷時很多病人就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頭痛、關節炎、甲狀腺腫、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患者若延遲就醫過久又未能適當治療,癒後就比較差,平均壽命比常人約短少 10-15年。
張承能指出,肢端肥大症治療第一線以手術為主,目標為移除腦下垂體腫瘤並使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正常化,若是腫瘤位置不佳,或是腫瘤太大導致手術風險過大,也可依醫師評估,先以藥物治療一段時間,等待腫瘤縮小後再手術。
根據研究顯示,術後若再輔以放射治療,可提升治癒率與降低相關共病症發生的風險,也可透過定期使用體抑素等藥物,抑制生長激素過度分泌、使腫瘤加速萎縮,增加疾病控制率。
林宏達表示,肢端肥大的外觀變化對於一般人來說較難以辨認,且病程較長,導致確診困難,因此建議若民眾出現額頭變寬變高、顴骨變高、鼻子變大、嘴唇增厚、舌頭變大、齒縫變寬及戽斗,以及手腳變大、肥厚,導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越穿越大等症狀時,若同時還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頭痛、關節炎、甲狀腺腫、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應積極拿出舊照片比對,適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