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貌雙全全腦教育家 王鼎琪集智慧美麗於一身

也許你不相信,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經實驗證明,人類終其一生只發揮了腦力的十%,甚至更少。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答案是:對大腦的運作不甚了解,以及學習方法出問題,事實上只需找對方法,及付出一定努力,你的記憶力、判斷力、創造力、想像力,都會有數倍的提升,進而開發巨大的潛能。」凱祺知識管理中心執行長王鼎琪說。

推動全腦學習教育是凱祺知識管理中心的創辦使命,創辦人也是現任執行長王鼎琪,台灣出生,畢業於英國牛津Brookes研究所,兼具傳統東方人的哲學思想,與西方先進科學之變造力,並積極結合東西方之長處,融合於學習教育的突破與體驗。

她八歲起接受各項領域的訓練:彈琴、繪畫、書法、烹飪、語言等,也曾在傳統無創意的逼迫式教育下受到抑制。18歲起,開始人生第一次的教學,改變傳統僵硬思考模式,發展多元化學習樂趣,開發感性、靈活、想像、動感的互動式教學。

豐富的國外求學經驗讓她發現,以充滿輕鬆、樂趣的圖像、音樂、感覺與創造力進行學習與教學,能激發右腦最適合的學習α波,整合左腦完整的邏輯訓練與組織管理能力,不僅讓學生的學習力大增,也能讓學習變成快樂的事。

王鼎琪強調,「天才」不是從天而降的人才,而是要天天練習的可造之才─你我皆是,只要你懂得開啟大腦90%未使用的潛能!

ABOUT 王鼎琪

學歷

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碩士畢業

現職

鼎琪高效能學府 創辦人

經歷

曾參與世界記憶大賽,為第一屆台灣地區奧林匹亞盃記憶大賽主辦人

演講旅遊經驗43國

電視廣播界7秒鐘記憶托福單字訓練師

全球暢銷書心靈雞湯作家馬克韓森即席翻譯

著作

《3倍速拆字記憶法》
《要你好記特效術》..等10本作品

第十名狀元出頭

第909期《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第十名狀元」,介紹1989年大陸小學老師周武,以十年時間追蹤畢業班學生的未來發展,竟發現那些顛覆舊有思維、第十名之流的中庸學生,人生賽局中反而容易成為冠軍,有如脫離「白」的隊伍、評價與迷思的黑小鴨,有其尊容與自信。

王鼎琪就是這麼一隻黑小鴨,從國中一路保送大學,進入英國牛津研究所,憑的不是優異的考試成績,而是運用全腦學習產生強烈動機,與快速學習力。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琅琅讀詩聲,從一棟平房二樓傳來,淹沒在樓下電氣行的出貨聲中;這邊老闆指揮著工人卸貨,那一頭的老闆娘,則忙著向一對夫婦介紹最新的電視機種。

讀詩的小孩是王鼎琪和她的哥哥,他們隨家教老師朗誦書冊,一字一句讀得字正腔圓。老師問:「記起來了嗎?」小學二年級的鼎琪馬上舉手,輕輕鬆鬆背出整首絕句,博得老師讚賞的笑容。

「天才」不是從天而降的人才,而是要天天練習的可造之才─你我皆是,只要你懂得開啟大腦九十%未使用的潛能!

鎖在房裡的祕密

雖然她只是哥哥的「伴讀」,上起課來卻比哥哥認真。下課後,哥哥回房進行玩具兵團大作戰,她則拿出藏在抽屜裡的粉筆,煞有介事地捧著書本,在木製衣櫥的門上,寫下剛才背出的詩句。

王鼎琪對著假想的學生,模仿剛剛家教老師說話的聲音、語調、表情;因為喜歡家教老師,鼎琪萌生當老師的夢想。而假扮老師的遊戲是鎖在房間裡的祕密,從沒有人發現過。父母鎮日忙於工作,哥哥又不想與妹妹為伍,她則樂得獨處,拿起從學校帶回的短粉筆,在衣櫃上寫著未來的教學夢。

王鼎琪開發感性、靈活、想像、動感的互動式教學。

挑戰自我學琴去

王鼎琪的父母均來自南投鄉下,到台北打拚;原來是大同公司電器技術員的父親,靠著辛苦攢來的錢在內湖開了一家電器行。創業初期,物力維艱,母親懷著哥哥時,還挺著大肚子和丈夫搬運冷氣、冰箱;當時一家蝸居在採光不明、衛生條件不佳,時常有老鼠過街的住宅裡,日子雖苦卻不能挫折父母的鬥志。

王鼎琪的父親雖出身地主之家,但因意外而家道中落,差點失學,必須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又因為身為么子,非家中的栽培重點,所以高中畢業之後就無法繼續深造,常常引以為憾。也因此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注重,在收入漸豐後,即開始讓子女學習鋼琴、舞蹈才藝,請家教上課。

從小就喜歡接受挑戰、超越挑戰的王鼎琪,學鋼琴對她而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單手單鍵,到左右手搭配,她只花了別人一半的時間。小學五年級時,就已經練就聽完音樂立即寫譜、當場彈奏的功力,還通過河合鋼琴六級檢定,這意味小小年紀的她,已經具備相當的準教學資格了。

充滿輕鬆、樂趣的圖像、音樂、感覺與創造力的學習與教學,能激發右腦最適合的學習α波。

崇拜老師愛英文

王鼎琪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文,當時父親認為學好外國語文,日後才有競爭力,所以為哥哥請了家教,她就搭便車,跟著哥哥一起聽課。

英文家教老師長得甜美可人,有一雙大大的眼睛,像極了電視裡的偶像明星;且曾在國外生活,作風洋派,對待王鼎琪和哥哥,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加上老師說讀英文時,表情生動,讓人覺得學英文一點都不難,讓王鼎琪崇拜不已。

所以繼唐詩老師之後,英文老師成為她效仿對象,她經常在練習英文時,想像自己就是優雅英文家教老師,模仿她的嘴型、眼神、手勢和抑揚頓挫的語調。

在揣摩中,王鼎琪發現學英文的訣竅,不是只有專注在咬字、發音,還有模仿說話的感覺;每當她學到一個新的單字、句型,她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可以應用單字、句型的情境畫面;學英文讓她一下置身異國風情,一下變身成電影演員,她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也就是這個時候,王鼎琪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靈活應用左腦的邏輯與右腦的想像力,使學習變得更輕鬆有趣。

台北市長柯文哲(右)與全腦開發高效能訓練師王鼎琪(左)合影。

特殊環境奠基礎

五年級時,父母發現王鼎琪對英文的學習力,便將她送到補習班,一方面加強英文,一方面為國中的學習做準備。補習班是依能力分級,混齡教學,她是其中年紀最小的,同班的有國中、高中生和社會人士。

一開始她其實不大能適應,學習壓力很大,因為課程比以前困難得多。但好勝心並沒有讓她落荒而逃,她每天回家就讀英文,一心想趕快跟上其他同學。長期下來,她反而發現與程度好、能力強的人一起學習、學習更艱深的課程內容,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有最大的進步。

加上補習班特別的教學法,例如從看電影、聽歌曲、玩遊戲中學英文,讓喜歡靠右腦學習的鼎琪樂在其中;所以每週兩次的補習課程,鼎琪很少缺席,也因為她的努力,短短一個月後就跟上進度,英文發音之精確,更是全班之冠。

這樣的努力也讓她在升上國中之後,英文成績始終保持在90分以上,甚至同學在上英文課時,她只消坐在老師的座位上,幫老師批改考卷、作業。從國中至高中六年,她都是班上的英文小老師─然而,有一科讓大家都頭疼的科目,讓她在班上的成績還是徘徊在20名邊緣。

數學是最大的罩門

除了英文,王鼎琪對其他的科目就顯得興趣缺缺。在天主教達人女子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就讀時,數學是她最弱的一科,和時下學生一樣,她也曾考過十至二十分、甚至零分。上數學課時,她不是祈禱老師生病請假,就是希望時間能以光速前進。

更令她反感的是,數學老師經常懲罰考差的學生,鼎琪拿著滿江紅的考卷等待「受刑」的畫面,對她來說並不陌生。老師的藤條打不開她的理解開關,只打掉了她學習的樂趣,為了讓成績「好看一點」,她開始用過人的記憶力「背」數學。但可想而知,只要老師改個題型、數字,鼎琪又只能望卷興嘆了。

數學對鼎琪造成的恐懼感,一直到長大成人,數學還是她心裡揮之不去的陰影。一想起數學,她就會聯想到死板、痛苦、挫折;日常生活中,只要與數字有關,她就會搖頭、舉白旗。

生動教學啟發人

但學習數學的挫敗讓鼎琪領悟了一件事:學習力,是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總和,它與學習的動力(機)、毅力和能力息息相關。學習力即是生命力,要終結「一次性的學習」,產生終身學習的能量,一定要從引起動機開始─特別是尚未開竅的學生。

所以日後在教學時,她總會以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利用圖片、音樂、影片等視聽效果,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不僅如此,她會把每一次上課當做「最後一次」,耗盡全身力氣,讓自己的聲音、表情、肢體動作都調整到巔峰狀態,並以百分之百的親和力,去除學生對老師的畏懼。

她也會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設定目標,鼓勵學生朝著目標邁進。她最自豪的就是她的學生每一個人都有上台的自信,因為即使學生只說一個字,她都會告訴他:「你說得好棒!上台是人類最大的恐懼之一,你能站到台上來,就是很勇敢的人!」

亞洲學生的罩門

大學畢業前夕,王鼎琪開始思考未來。她不想如爸爸所願,僅止於找個好工作,嫁個好老公而已。她想出國看看世界,開拓眼界,便以將來要當大學教授為由,說服父親讓她出國留學。

憑著大學GP平均成績A等的優異表現,加上德、體、群、美育及英文即席演講校冠軍等優異表現,她申請了理想中的學校─英國牛津布魯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國際飯店與觀光管理碩士課程;位在具有悠久歷史、多元文化的「夢中渴望的甜美之城」─牛津大學城。

留學生活不如外人想像的光鮮亮麗,飄洋過海的異鄉遊子,要能承受種族歧視的眼神、忍受寂寞的思鄉情緒,還要克服在語言、生活、文化上的種種差異。

在英國,王鼎琪很明顯地感覺到,種族歧視的現象十分嚴重,在歐美等國同學的印象中,來自亞洲的臺灣和泰國同學不會回答問題,也很少主動發言,分組報告時,不會互相討論,只會像多頭馬車各自找資料,找的資料又大部分雷同,上台報告也只會死板板地推派代表報告,或者輪流報告,十分枯燥乏味。

「全腦開發教育」,從台灣出發、足跡遍及亞洲各國。

目標是臺灣之光

對此,王鼎琪頗能體會,臺灣的教育系統的確有弊病,與其他國家的人比起來,我們的學生缺乏思考、整合、合作學習及廣泛蒐集資料的練習,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會。她心想:「我輸你們的就只有語言,我的頭腦不會輸你。」

為了扭轉其他國家同學對臺灣學生的印象,為了讓他們知道臺灣也有優秀人才,為了讓父母的苦心不會白費,王鼎琪馬上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賦予自己一個使命:成為「臺灣之光」。

她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僅到圖書館蒐集文獻做大量的閱讀,也學習外國同學資料整合的方式——先作跨媒體、跨學科式的搜尋,只要是與主題相關,不論是書籍、雜誌、學刊、論文、網路;不管是文學、科學、美學、管理學,都可以做為腦力激盪的材料。

因為有競爭對手的激勵,王鼎琪進步得相當快速,學習力更是大大提升。上課時,她會踴躍舉手發表意見,且舉得最快。發表時,她開始能應用各種研究資料,引經據典佐證自己的想法。大約三、四個月以後,班上同學就紛紛對王鼎琪刮目相看。

他們發現這個台灣女生不僅聰明伶俐、言之有物,而且學習態度積極,又能與團隊融洽相處,不論是期中考試、論文,都拿到很高的分數;例如在她最喜歡的Strategic Management(策略管理)課中,全班只有兩個人的學期成績得到A,她就是其中一位,另一位則是英國本地人。

帶英國經驗返鄉

英國研究所靈活上課方式,著重討論、思考、創意的訓練,也讓排斥填鴨教育、喜歡「活」學習的王鼎琪如魚得水。以「策略管理」課為例,上課的女教授是英國屬一屬二的權威,不同於臺灣教授的形象,她經常是一身時髦又性感的裝束,頂著鬆捲的長髮;上課時,她斜坐在前排同學的桌上,拋出討論主題後,就與同學進行討論,分析不同產業的管理策略,提出優缺點、危機,再歸結出管理的know-how。

這位教授對王鼎琪的影響很大,她的穿著打扮、教學方式,改變了王鼎琪對「老師」的刻板印象,而她在課堂上所應用的「知識導圖」(Mind-Maps)圖解心像聯想技巧,也引起王鼎琪好奇。她發現這套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整合大量、複雜的資訊,增強立體思維的能力,且隨時可以幫助回憶,用途廣泛,如果用來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鼎琪在牛津城中與跨文化團隊一起學習,加上本身的努力,進步的速度一日千里。最後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展現成為「臺灣之光」,是班上唯一一位在一年內取得學位的亞洲學生,畢業論文(名為Customer Satisfaction by using 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得到最高分數A,因為她將用在顧客滿意度調查的IPA理論其突破性論調,還成為英國教授發表的文章之一,獲得推薦進入博士班。
1999年,王鼎琪取得碩士學位時,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王鼎琪擔心家人,急於回國,也迫不及待想學以致用,所以決定回國工作。經歷幾種不領域的工作經驗後,她投入「全腦開發教育」,從台灣出發、足跡遍及亞洲各國。生動活潑的肢體、紮實有效的課程,是有口皆碑的第一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