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拚大半生 傳產老闆退休焦慮!醫授4招轉念調適 活出精彩第二人生

忙碌了大半生,終於從職場上退休,以為可以過上舒心的生活,但為何焦慮、心慌、失眠等症狀一一出現?精神科醫師表示,年長者身心症也是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癌症等疾病的危險因子,平時可多刺激大腦、增加人際互動、練習放鬆,樂齡更健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詹仁輝表示,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退休族除了生理機能開始退化,面對不同於往的生活方式,不少人出現失落感等各種負面情緒,若無法適當疏解,日積月累下來恐衍生焦慮、憂鬱、睡眠障礙等精神疾患。

看更多:83歲田文仲不當主持人 改當巡守員!醫:年齡不是限制,晚霞更絢麗

 

年輕打拚事業 退休才發現沒有生活嗜好

66歲的J先生原本自營一家傳統產業公司,年輕時因工作繁忙,經常睡在工廠,假日也將心力放於事業,如今公司營運日漸上軌道,他開始將工作慢慢交給幹部處理,計畫從事業上退休。然而儘管空閒時間變多,J先生卻發現自己一直在打拚事業,沒有培養任何生活嗜好,加上體力退化,退休後竟開始出現焦慮、心慌、失眠、頭痛、腸胃不適等症狀。

 

幸而J先生對自己的身心症有所覺察,他向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部門診就診,經醫師診斷為焦慮症,除了藥物治療,也安排J先生接受個別心理治療,鼓勵病人培養唱歌、旅遊等興趣,尋找生活的樂趣,並提醒子女多陪伴病人,J先生焦慮及失眠症狀逐漸獲得改善。

 

失落、孤寂、空虛、無價值感 樂齡族心情低落

詹仁輝醫師分析,樂齡族的負面情緒包括失落感、孤寂感、空虛感和無價值感等,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 失落感:當人進入老年階段後,可能會面臨如健康、外貌、工作、收入、社交活動、自我認同和生活方式的調整。這些改變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感到失落、缺乏成就感,表現出悲傷、憤怒、沮喪和痛苦等情緒。

看更多:被詐騙的老人在想什麼?這種詐騙手法高齡最易上當!子女這樣做能避免

 

  • 孤寂感:隨著退休和社交頻率的降低,人際互動變少,樂齡族容易產生孤獨和寂寞感,加上子女成年離家、親友的生死別離,也會加重孤獨感,導致心理上的封閉,覺得自己被忽視和缺乏關注。

 

  • 空虛感:退休後的空閒時間增加,如果沒能有效安排,調整生活節奏,就會感到無聊,對人生感到空虛和失望。

 

  • 無價值感:退休後失去權力及影響力,可能會感到自我價值和成就感低落。此外,體力衰退和知識的過時也可能導致缺乏信心,更加孤立和退縮,減少社交活動。

 

負面情緒未排解 恐成心血管疾病、癌症風險

詹仁輝醫師表示,負面的情緒如果沒有適當的預防或排解,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老年人焦慮、憂鬱及睡眠障礙,而這些精神疾患,也是一些內科疾病的危險因子,例如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癌症。

看更多:不再是年輕人專利!60歲以上熟齡族群交友APP使用量大增

 

樂齡族心理調適4招 活出全新的自己

為避免出現退休後的心理調適問題,詹仁輝醫師提供以下建議。

 

  • 多給大腦刺激

任何學習活動都會在大腦中形成新的神經連結,有助於維持心智活躍,例如學習語言、樂器、閱讀一本新書,都能避免大腦退化。

 

  • 運動

運動能讓大腦釋放腦內啡而帶來正向情緒,還可改善心肺功能、平衡感,增加自信,有益於精神健康。樂齡族可考量自身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如快走、太極拳、伸展運動等。另有研究發現,接近大自然可以紓解身體和心理壓力。

 

  • 保持社交互動

研究顯示,缺乏社交互動,可能是憂鬱、焦慮、失眠及認知障礙的危險因子。多和親友保持聯繫,不管是用社群軟體或是見面聊天,都是增加社交互動的方法,也可以參加社團、社區大學或村里活動等,增加社會參與感。

 

  • 練習放鬆

詹仁輝醫師表示,腹式呼吸,藉由深深吸氣、慢慢吐氣的練習,可活化副交感神經,而讓身體平靜下來。另外,冥想也可將注意力集中,練習覺察、自省與正念。

看更多:秋天養肺好時機!「嘶呼吸」排濁氣增免疫 專家揭密3分鐘見效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詹仁輝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學習障礙的孩子教不會?專家曝障礙一輩子 但有「個人化」學習策略可助力
香港大廚分享奶白魚湯食譜!掌握6訣竅 湯頭鮮甜濃郁、沒有腥味
對抗子宮內膜癌飲食怎麼吃?豆漿、蘋果、紫菜防子宮內膜病變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