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手臂都會留疤?連專業醫師也難辨「牛痘、卡介苗」疤痕
猴痘與天花病、牛痘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依台灣現齡43歲以上民眾都曾接種過治療天花的牛痘疫苗,對猴痘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力,但接種後手臂產生的疫苗疤痕,很常跟卡介苗搞混,讓民眾心惶惶。
牛痘、卡介苗難辨認
台灣出現首位猴痘案例,讓「牛痘疫苗」也跟著引起關注。疾管署說明曾接種牛痘的手臂,應當有較大的痘疤,多呈現輻射狀,大多數有2痘疤,也有接種在大腿外側的。另外,卡介苗疤多在左上臂三角肌中央,疤痕較小。
不少民眾身上都有2個疤痕,一個較大且呈現凹陷的情形,另外一個為較小的凸起硬塊,像卡介苗疤痕。許多醫師對照疾管局資料區分,仍一頭霧水。
疤的型態多變,往往跟「疫苗的種類」和「個人體質」有關,茂盛醫院皮膚科醫師鍾佩宜指出,最為知名的就是「牛痘」,一般感染後會在皮膚出現水泡、結痂脫落,疫苗疤比較輻射扁平狀。
但「卡介苗」所預防的結核病,感染後則容易形成局部肉芽腫,因此疫苗疤多呈現凸起狀。其中疫苗疤痕也跟個人體質有關,如果組織缺損容易增生或是屬於不會癒合的類型,形成的疤痕也會難以辨認。
打疫苗一定會留疤?
民眾好奇為何麼同樣是打疫苗,有的人會留疤,有的人卻不會?甚至觀察疫苗疤的型態,有的是凸狀疤、有的是凹陷疤,有的是點狀疤,有的卻是放射狀。
鍾佩宜指出,牛痘和卡介苗都是使用減毒活性疫苗施打到皮膚使之感染,往往在接種時已經傷及真皮層,產生免疫發炎反應,皮膚無法長回原先狀態,內含的膠原蛋白也漸漸變成纖維組織,導致局部皮膚下陷、收縮的情形,形成疫苗疤。
鍾佩宜說明,早期政府徹底執行全民施打牛痘疫苗,得以讓天花病毒在台灣消失,直到民國68年之後,天花疫情完全被消滅時,即停止施打牛痘疫苗施打作業,但年齡43歲以下年輕醫師難以憑經驗判斷疫苗疤痕。
醫師呼籲,臨床較難透過疤痕去分辨打進去的疫苗菌種,加上目前醫學仍存疑,打過牛痘疫苗者未必代表對猴痘有極高的保護力,能要小心防範。若是尚未接種的人,避免與他人皮膚、體液接觸,避開接觸野生動物,無須過度憂慮。
文/謝承恩、圖/巫俊郡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更多相關新聞
世衛:猴痘病例超過6000例 將召開緊急會議
新加坡通報首例本土猴痘病例 病患症狀曝光
猴痘證實可能「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親密接觸」感染最多 猴痘防範勿恐慌
猴痘蔓延 各國搶訂疫苗 病毒變異較預期「多6至12倍」
特企/網紅入住民宿遭「人體分析」結果讓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