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威權、深耕本土卻染上黑金爭議 「民主先生」李登輝的傳奇一生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30日晚間7點24分病逝榮總,享耆壽98歲。他在擔任中華民國總統12年間,致力推動民主改革及台灣本土化政策,以台灣本土意識凝聚台灣各族群,打造台灣命運共同體;以「台灣優先」來對抗對岸中共的壓力,不僅為台灣歷史寫下新頁,亦深刻影響台灣往後政治發展。

李登輝生於1923年1月15日的日本帝國時期台北州淡水郡三芝莊埔頭坑聚落(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為家中次子。李登輝的家庭環境富裕,求學期間大量閱讀中西方哲學及文學,如歌德的《浮世德》、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他曾說,因為西方哲學的影響,他在15、16歲時就不斷思考自我和死亡的問題,內心常有「人與人生是什麼?」的疑問,也成為他後來信奉基督教的原因之一。

李登輝故居,三芝源興居(Pbdragonwang@Wikipedia / CC BY-SA 4.0)
李登輝故居,三芝源興居(Pbdragonwang@Wikipedia / CC BY-SA 4.0)

李登輝故居,三芝源興居。(Pbdragonwang@Wikipedia / CC BY-SA 4.0)

李登輝1943年從台北高等學校畢業後,前往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系就讀,二戰結束後回台就讀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後留校擔任講師,1952年後獲得中美基金獎學金,赴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取得農業經濟碩士學位,返台後進入台灣省農林廳任職,同時也在台大及政治大學兼任講師,並在合作金庫、中國農業復興聯合委員會(農復會)負責研究工作。1964年,李登輝獲得美國洛克菲勒農業經濟協會獎學金,前往紐約康乃爾大學攻讀農業經濟博士,1968年學成歸國,被聘為台大教授兼農復會技正。

李登輝的青年時代,左為年輕時學習劍道,右為1949年與曾文惠在台灣大學溫州路宿舍前的結婚照(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李登輝的青年時代,左為年輕時學習劍道,右為1949年與曾文惠在台灣大學溫州路宿舍前的結婚照(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李登輝的青年時代,左為年輕時學習劍道,右為1949年與曾文惠在台灣大學溫州路宿舍前的結婚照。(取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農業專長受蔣經國重用 李登輝49歲成為最年輕閣員

1971年是李登輝人生重要的分水嶺,時任農復會長官沈宗瀚將李登輝以農業問題專家的身分介紹給剛接掌國民黨權力的蔣經國,蔣經國十分賞識李登輝的才能,因此隔年他接任行政院長時,延攬李登輝以政務委員身分入閣,當時年方49歲的李是最年輕的閣員,從此仕途大展。

1978年李登輝被任命為台北市市長,1981年升任台灣省政府主席,1984年被蔣經國總統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並順利當選。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李登輝以副總統身份繼任總統。1990年5月20日,李登輝獲國民大會選舉為中華民國第8屆總統。

前總統李登輝。左為孫運璿。(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左為孫運璿。(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左為孫運璿。(新新聞資料照)

廢止動員戡亂、終結萬年國會 李登輝推動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

李登輝在第8屆總統任內,逐步推動台灣民主化。1991年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展開第一次修憲,1992年終結「萬年國會」,1996年實現總統直選。

1995年5月22日,美國總統柯林頓政府決定允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到美國進行「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參加康乃爾大學的畢業典禮,打破了將近17年從未有台灣最高層領導訪美的慣例。李登輝也因此成為首位訪美的中華民國總統。中共因此於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進行了兩次大規模飛彈實彈發射演習,是為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

前總統李登輝。左為連戰。(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左為連戰。(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左為連戰。(新新聞資料照)

1996年,國民黨提名李登輝、連戰搭檔競選正副總統,拿到54.0%的選票,李登輝順利當選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公民直選的國家元首。2000年5月20日,李登輝卸任總統職位,結束12年的統治。

民主先生、台灣之父 李登輝12年推動民主化、本土化深耕

蔣經國掌政時期,台灣以中小企業外銷尖兵,成功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為李登輝時代轉型奠定基礎。且晚年開放大陸探親、解嚴及開放報禁,也為台灣民主化開啟一扇窗。但當時台灣社會經歷長期威權統治,言論自由、組織政黨和人權自由保障仍非常受限。

前總統李登輝。右為黃信介。(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右為黃信介。(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右為黃信介。(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任內最大貢獻便是完成了台灣民主化,包括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政黨政治架構的建立、軍隊的國家化與嚴守中立,以及言論、集會等基本自由,並打破一黨獨大的威權,獲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推崇他為「民主先生」(Mr. Democracy),支持者則稱其為「台灣之父」。但批評者認為,當時台灣徒有民主形式卻沒有良好法治及公民素養,導致官員貪腐、選舉賄賂、黑金共治等問題,距離「成熟民主」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除了推動民主化,李登輝積極建立台灣意識。在12年中,他將台灣從「中華民國的一省」,逐漸轉變為「中華民國在台灣」,以「台灣優先」、「新台灣人」取代過去無所不在的三民主義國歌及青天白日國旗。支持者認為他讓台灣意識抬頭,台灣人更有尊嚴;批評者認為他混淆台灣的國家認同、造成兩岸關係緊張。

前總統李登輝。右為陳水扁。(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右為陳水扁。(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右為陳水扁。(新新聞資料照)

除了回歸家庭和推廣偏鄉傳教事業,李登輝退休後也投入養牛業,從陽明山購入19頭號稱是日本人在二戰時期進口來台的純種和牛,用以培育首批「台灣和牛」,並以三芝的老家「源興居」,為這批台灣和牛取名為「源興牛」。李登輝將台灣和牛的基金送往東京進行DNA鑑定,確認彼此的遺傳關係,並在2018年於日本畜產界權威期刊《日本畜產學會報》刊登論文「以SNP標記解析台灣牛種、黑毛和種及歐美品種之遺傳性關係」。

孫女岀嫁 李登輝展現難得柔情︰捨不得,還是要放手

李登輝以強勢領導風格、愛恨分明性格聞名,在面對家人時才會難得展現不為人知的溫柔面。1982年李登輝的長子李憲文因鼻咽癌病逝台大醫院,年僅32歲。據傳李登輝在病床前悲慟長泣,並堅持要抱著兒子遺體進太平間,陪他走完最後一段路。

20151215-李登輝孫女李坤儀教會婚禮(陳明仁攝)
20151215-李登輝孫女李坤儀教會婚禮(陳明仁攝)

李登輝孫女李坤儀教會婚禮。(資料照,陳明仁攝)

2015年孫女李坤儀岀嫁,高齡92歲的李登輝出席濟南教會的婚禮時對媒體表示,唯一的孫女要岀嫁,他非常開心。講到上午孫女辭別的情景還一度哽咽說:「會嘸甘(捨不得),還是要放手。」並期待曾孫能早日到來。今年4月6日,李坤儀產下一女,李登輝也如願以償當上「阿祖」。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黃清龍專文:小蔣為何選擇李登輝而非林洋港當副總統?
相關報導》 新新聞》李登輝小故事:帶著小包包與私房錢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