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牆」的限制!建築設計師夫婦為孩子打造有天空的家

文/蘇逸涵

「『牆』就代表了『限制』。」回憶起童年對小學的記憶充滿了牆,甚至操場也被圍牆圈起,「難道學習就一定要被關起來嗎?」美感怎麼教?柏成設計創辦人夫婦選擇改建舊屋,幫孩子打造自己的天空,他們又想怎麼改造台灣的中小學校園?讓美感無處不在?

照片:黃建賓
照片:黃建賓

溫州街角逾80年的日式建築,最近靜悄悄的改頭換面,「我們想要幫3個孩子打造自己的天空。」邊這麼說著,邊著手將古屋打造成新居的,是柏成設計的創辦人夫婦邱柏文和王菱檥。他們運用建築設計的專業,試圖將「美感」植入家中,期待每個藏在細節裡的巧思,都能陪伴孩子成長,隨著生活滋養,自然的「遇見美」、「認識美」。

「在美的空間裡學習」也是接下來柏成設計,想帶入台灣中小學校園的理念。今年3月教育部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開跑,由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主持,是首次教育界和設計界的合作計畫,期待透過計畫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思維帶入校園,而柏成設計將作為建築設計顧問參與其中。

減掉校園裡的牆,釋放學習空間

問起參與計劃的初衷,邱柏文笑說,「可能是剛好我們有3個小孩吧!所以我們對學校、設計和生活三者的連結很有感也很有熱情。」小學5年級後就在國外生活的邱柏文,回台工作的第一個作品就是台北大學的圖書館,創辦柏成設計後,前年也著手進行台中的森優生態實驗學校的建案,而這兩個關於校園的設計案,他都做了同一件事:「減掉牆」。

『牆』就代表『限制』。」回憶起童年對台灣校園的記憶都充滿了牆:走廊、樓層之間、圖書館,甚至操場都被圍牆圈起。「學習一定要被關起來嗎?」帶著這樣的反思,邱柏文開始思考怎麼把建築裡的「牆」拆掉、釋放空間,讓學生們可以在開放的空間互相學習。「我覺得重要的是『互動』,你跟同學一起學最快,同時也能和建築、景觀、自然互動,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美』。」他說。

種植植栽是王菱檥的興趣,兩人也希望孩子能藉此多與自然共處,用身心感受真實的陽光和花草。黃建賓攝
種植植栽是王菱檥的興趣,兩人也希望孩子能藉此多與自然共處,用身心感受真實的陽光和花草。黃建賓攝

「學生從小就在四四方方的盒子裡,看到的都是鐵窗、水泥的牆,眼裡看到的和每次上美術課教的那些『美』不一樣時,孩子其實是沒有學到的。」王菱檥舉例補充。她認為,所有對美感的素養其實是一套連貫的思想,我們的所見所聞會形塑我們對美的定義。「我們希望孩子能生活在一個『被思考過』的空間,自然而然他們就會有美學的意識。」

雖然女兒還小,但在新居生活後,女兒已經開始會分辨東西的比例、線條。她分享,常常有人問,「你們都是學設計的,怎麼教小孩畫畫?」,王菱檥笑說,「但我們也是新手爸媽,其實也不知道怎麼教。」但是他們在設計房子時,就留下許多牆面、房門是可以讓孩子隨意繪畫的,「孩子會自己看我們兩個的畫,然後慢慢的找出他們想要畫的東西。」

希望能「減掉牆」的邱柏文和王菱檥,動手把舊屋改造成裡外暢通的新居,給孩子們一座天然的遊樂場。黃建賓攝
希望能「減掉牆」的邱柏文和王菱檥,動手把舊屋改造成裡外暢通的新居,給孩子們一座天然的遊樂場。黃建賓攝

訓練信心,引導孩子感受美、學會自由發揮

而除了設計工作外,邱柏文和王菱檥各自在淡江大學和中原大學擔任建築設計的講師。「我看到很多的是學生太害怕,家長也太害怕。」他們體會到校園內充滿「牆」,或許是因為父母總是害怕小孩子亂跑、不安全,可是這樣的擔心也漸漸讓父母失去對孩子的信心。

「我自己的學生也總是很害怕拿不到好分數,所以常會去揣測老師喜歡什麼樣的設計。」但設計教育應該源自「創意」,必須要有改變的好奇心和對原創性的追求。「在我心裡,設計和美其實應該是要去改變現狀、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或答案,否則沒有設計也是活得下去。」她拿台灣在國小國中常會碰到的「教室佈置」舉例,在學校大家常常都不經思考就按照過去的慣例,用同樣的色紙、相似的顏色做佈置,「可是設計思考應該是要引導孩子們去想『為什麼要這樣佈置?』、『選擇什麼樣的顏色和材料可以達成目標?』」如此才能帶領孩子跳脫既定框架,孩子對「美」的思維也會從裡頭跑出來。

邱柏文和王菱檥運用設計,讓孩子生活在多樣的空間裡,用感受學會何謂「美感」。黃建賓攝
邱柏文和王菱檥運用設計,讓孩子生活在多樣的空間裡,用感受學會何謂「美感」。黃建賓攝

「我從國外的教育學到的是,沒有什麼東西是不美的,只是看你怎麼詮釋。」邱柏文舉自己在瑞典碰到的一堂奇妙課程為例,當時他們被要求交出一個設計題目,包含自己的很多人都各自交了複雜的建物設計,但有個同學就只做了一個不像房子的紅色正方形,就這樣解釋自己的設計理念半個小時,邱柏文那時也很震撼,原來這樣也行得通,「所以我覺得,美的概念每個時代都在變,重要的是你要怎麼去訓練孩子的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感受到的就是『美』。」

而要用什麼方式告訴孩子所見所聞就是『美』?邱柏文說,「就是讓孩子多看不同的可能性,讓他們的眼界和想像可以被打開。」像是在家裡,3個孩子就生活在不同的光線、傢俱的組合中,想想為什麼大理石桌要放在這裡、為什麼會搭配綠色紗窗、不同的燈具和材質?這些思考和體驗就會成為孩子的一部分。

對於接下來即將進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邱柏文和王菱檥都相當躍躍欲試,期待能透過計畫,重新思考校園空間更多的可能性,將設計思考的意識藉由建築自然的發芽在學生心中,如同他們為3個孩子打造了一片天地,他們說,「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自己的天空。」而在那片天空裡,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創意、學習成長。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這真的是公立國小嗎?太美了吧!

不侷限在課表裡!真正的美感教育,是沒有美術課,卻每一堂都教美術

閱讀素養不難!一張氣象預報圖就能懂!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