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又考不上公職 中國年輕人回家當「全職乖孫」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香港《星島日報》報導,繼「全職兒女」之後,中國又悄悄興起一種新職業「全職乖孫」,在一些就業受挫的年輕人看來,與其待在大城市裡混日子,不如回家盡孝,因為「老人也得請看護工,找外人終究不放心,還不如我這個孫女來打這份工」。
近年來,中國每年從大學畢業的人數都超過1000萬人,今年更高達1222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紀錄,而因中國經濟持續低迷,許多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沒有著落,考研究所或公務員又因競爭者眾而名落孫山,因此回老家當陪伴父母的「全職兒女」,現在更有人在祖父母的召喚下,回老家當「全職乖孫」。
有「全職乖孫」在社群媒體發文說:「本人女,26歲,畢業1年在家考研、考公2年了還沒能上岸,喜歡的工作也沒找到,爺爺聽說了給我打電話說:你給我伺候好了多活2年,比你出去幹點啥都強。現在我爺爺退休金1個月1萬(人民幣,下同,新台幣4.1萬元),他3000我7000。他不再是空巢老人,我也解決了就業問題。」
不少「全職乖孫」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照護老人的日常,從買菜做飯、打掃房間到逛街喝奶茶,一起練瑜珈,強調「服務周到、提供情緒價值,讓老人幸福滿滿」。
報導說,相較於「全職兒女」在家陪伴50、60歲的父母而常被譏諷為「精緻啃老族」,照顧年邁體弱甚至失能老人的全職孫輩,則常被誇懂事孝順,「連父母也部會理直氣壯地催你找工作,因為他們明白你不適在逃避社會,而是在替他們盡孝」。
還有「全職兒女」跳槽成為「全職乖孫」,因為發現照顧根本不需要被照顧的父母會感到虛度光陰,而爺奶似乎時刻都要幫忙。
無論是「全職兒女」或「全職乖孫」現象,都反映了中國年輕人的就業困境。今年4月不含在校生的16至24歲的中國青年失業率為15.8%。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助理教授陸曦先前指出,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說,引用「全職兒女」這樣的新名詞,或鼓勵網路上討論「全職兒女」現象,主要是為了避免高失業率這樣的字眼,以此來減低社會矛盾,但歸根到底,「全職兒女」的本質就是失業。
「全職乖孫」雖被稱讚為一步到位解決了養老和就業問題,但很多網友卻說當「全職乖孫」的門檻太高,「多少人能有個退休金高到能養活你的爺奶?」、「我的農民爺爺,養老金才100多元。」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目標非伊朗?美軍調派B-2轟炸機至關島 美知名媒體人:與台灣有關!
「午夜之錘」行動揭密!2批B-2欺敵 東飛伊朗首次動用GBU-57轟炸
紐時:台灣弱點在能源供應 中國恐以海上封鎖逼降?
川普演說宣布:伊朗「關鍵核濃縮設施」已被徹底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