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不當 抗藥性比例監測激增

在新冠疫情後,重症患者使用抗生素比例提高,導致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根據疾管署監測,今年第1季,國內加護病房患者的病原體檢驗結果,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激增加至9成,如果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延燒,推估到2050年,台灣恐怕每5人就有1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無藥可醫而死亡。

為避免身體被細菌感染,醫師開立抗生素讓病人服用,然而亂吃抗生素或擅自停藥,可能引發抗藥性問題。

藥師 廖偉呈:「很多民眾都會該吃的抗生素沒有吃,像很常見的安蒙西林、可樂必妥Cravi、一些安滅菌、諾快等等,醫師開立的感冒跟中耳炎用的抗生素,就很容易被民眾把這些剩下來的藥物當作錯誤的使用。」

台北慈院感染科醫師 邱勝康:「民眾拿到抗生素以後,治療完有剩餘的抗生素,不要留在下一次的感染再用,或是把它當作退燒藥在用。」

疾管署針對國內加護病房患者的監測發現,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增加到9成,最常見的克雷白氏肺炎菌,在區域醫院的感染率,今年就上升了18.2%。

台北慈院感染科醫師 邱勝康:「有一個叫克雷白氏肺炎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是腸球菌,還有念珠菌這幾個,都是在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上常會碰到的頭號敵人。」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 黃建賢:「新的細菌可能從它的上一代得到抗藥性基因,又跟別人(細菌)交換基因之後,又拿到更強的抗藥性基因,它的抗藥性就會越來越強。」

國內研究顯示,因感染合併菌血症住院的肺炎患者中,每5人就有1人是感染克雷白氏肺炎菌,病人28天死亡率高達36.5%。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 黃建賢:「泌尿道感染、肺炎,還有菌血症,當有抗藥性之後,要用比較強的藥,一旦感染到這麼嚴重的抗藥性細菌,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或者是說有藥物可以治療,但是台灣沒有,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

疾管署推估,到2050年,因抗生素抗藥性每年將造成3萬3千人死亡,民眾必須遵照醫師處方使用抗生素,而醫院要強化醫師正確開立抗生素的劑量及天數,才能避免濫用問題更加嚴重。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中區慈濟志工 協助花蓮受災鄉親修繕房屋
印尼慈院參訪花蓮慈院 造福患者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