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戰士》放棄高薪臨床工作,為何「防疫醫師」願意為國出生入死?

文│ 江慧珺、彭子珊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防疫醫師扮演要角。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曾任首席防疫醫師,專攻愛滋防治的他,先前曾赴美國接受EIS訓練。 圖片來源:江慧珺攝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曾任首席防疫醫師,專攻愛滋防治的他,先前曾赴美國接受EIS訓練。 圖片來源:江慧珺攝

從初期赴武漢訪查、確診個案調查追蹤,乃至寶瓶星號、武漢台商與鑽石公主號包機返台檢疫,都有防疫醫師參與其中。24個防疫醫師,都夙夜匪懈。

更重要的是,防疫醫師得扮演「疾病神探」的角色,每出現一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一名承辦人通常會搭配一位防疫醫師到醫做疫情調查,防疫醫師會透過問話釐清發病日,每次疫調時,病人必須不斷回想,最後由防疫醫師綜合所有線索,判定發病日,同時「往前追蹤感染源,往後匡列接觸者」。

以「防疫界(名偵探)柯南」自居的前任首席防疫醫師(chief medical officer)、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40歲出頭的他,可說是國內最出名,也最為媒體熟悉的防疫醫師。

我國防疫醫師制度,源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自2007年起,疾管署陸續派遣5名精銳防疫醫師赴美,接受CDC的流行病調查訓練(Epidemic Intelligence Service, EIS)。

羅一鈞便是其中一員,而且他在美國的兩年前期間參與過千奇百怪的群聚事件調查,包括生食螯蝦感染北美肺吸蟲群聚、龍捲風後白黴菌軟組織感染等。

曾任非洲外交替代役,揭露奈國兒童不明原因大規模死亡事件

其中,他遠赴奈吉利亞調查的兒童不明原因大規模死亡事件,不但查出真相、轟動國際,最後還與調查團隊一起獲頒2011年美國國家環境醫學中心公共衛生榮譽獎。當時,羅一鈞與團隊深入奈國北部Zamfara州的偏僻村落,展開地毯式家戶訪談、血液採檢與環境調查,發現這些以採金礦為主業的村莊,幼童鉛中毒盛行率竟高達100%,而且村莊公共區域與家戶內的土壤普遍遭鉛污染。

罪魁禍首是村民的生計來源——金礦,不僅含高濃度鉛,村民在家戶內進行磨粉、掏洗等過程,更使鉛隨粉塵釋入空氣、污染土壤,幼童因此暴露在危險的環境鉛濃度之下,導致鉛中毒。

該調查結果獲得國際高度重視,促使奈及利亞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無國界醫師組織等機構合作進行清汙與治療,更引起CNN、BBC等媒體大幅報導。

羅一鈞因此以對抗傳染病為終身志業,投入感染科與防疫領域,並於2008年錄取疾管局防疫醫師,並於翌年到美國受訓。

美國受訓經驗,也讓羅一鈞體悟到,疫調工作光靠臨床感染科的背景不夠,需跨領域合作,包含昆蟲學家、動物學家、病理學家、法醫、獸醫、毒物學家、感染控制專家、環境工程師、環境微生物學家、行為學家等,都是他求教的對象。

冷靜、邏輯清楚,很少情緒化的重要任務

2014年,羅一鈞也與另名防疫醫師蔡懷德深入爆發疫情的奈及利亞,協助當地台僑防疫,並考察當地防控措施,「電影《危機總動員》(Outbreak)場景,現實生活中真的可能發生」,羅一鈞說道。

羅一鈞的台大同學,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對認為羅一鈞「冷靜」、「邏輯清楚」的特色,很適合防疫醫師的工作。他表示,羅一鈞面對疫情壓力難免,但少有情緒化表現,總是針對問題做出清楚且適切的回應。

其實,國家培訓防疫醫師,也另有醫療現實面考量。羅一鈞表示,當年因應伊波拉疫情,疾管署也規劃萬一疫情真的入侵台灣,因照顧病人屬涉險工作,民間醫師不見得有意願參與。防疫醫師已預先排班預備,準備親赴第一線照顧。

截至目前,我國防疫醫師已招募12屆,現任共24人,來自感染、家醫、急診、兒科、內科、病理科等不同科別的醫師。

曾以國際衛生條例公共衛生外部專家身分,於2016年來台評鑑的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公共衛生準備暨應變前主任可汗(Ali S. Khan)曾造訪疾管署,「我非常印象深刻,那裡的防疫醫師素質都很好,」他接受《天下》越洋專訪時說。

為何願意放棄醫師生涯,選擇當政府公務員?

要收入優渥、地位崇高的醫師,進入聯邦政府當公務員,得四處奔波跟未知病毒、病菌搏鬥,「疾病偵探」這差事會不會很難找到人?

「醫師執業的薪水確實比較高,但想走公衛的多半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有熱情,」可汗表示,「在美國要考進EIS是非常競爭,很難考進去的,這是一個夢幻工作。」

然而,剛從臨床醫師轉任這個「夢幻工作」時,羅一鈞坦言,也曾歷經一段過渡期,「沒有每天遇到病人很空虛!」

醫生臨床看診可以得到病人感謝反饋,但防疫工作無法立即見到成效,加上疫情調查常受阻,催注疫苗也頻遇反對,讓他得花一段時間調適。

而且,如同警探工作常有懸案一般,「疾病偵探」也常遇到疫情懸案。例如,如國內第24例6旬重症婦人,因感染時間已久,最終在無法找到感染源下結案。

「疫調常找不出源頭,十之八九無法破案!」羅一鈞坦言,特別是呼吸飛沫或空氣傳染疾病,走過路過都可能被感染,難掌握每個人的行跡;遇到無法破案時,防疫醫師也平常心看待,查明源頭讓案情水落石出固然重要,但避免事態持續擴大,才是對社區防治更重要的事。

更多天下雜誌報導
不測就沒事了?專家:美國CDC的失格超乎任何人的理解
日產量挑戰1000萬,台灣如何做到全球第二大口罩產地?
棒式怎麼撐8小時?62歲爺爺透露心理技巧
失去首富排名卻更快樂!比爾・蓋茲用「馬桶」改變26億人命運
求子14年 汪用和:人定勝天這句話,錯得離譜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相關新聞
護理師叫外送 竟被回「妳們很髒」
北市聯合醫院驚傳離職潮? 眾揭主因
救救基層醫護 他爆診所患者「砍半」
病患怨隔離太久 醫列6大心酸被推爆
限制上萬名醫護出境 律師質疑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415票對0票!美通過台北法案
留言酸蔡阿嘎 小學老師道歉了
bossini創辦人孫女 爆抽脂亡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