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老防癌好體態!國健署:每天運動30分鐘 降低20%罹癌風險

國民健康署表示,規律運動可有效降低20%罹癌風險(運動示意圖)。   圖:新頭殼資料照
國民健康署表示,規律運動可有效降低20%罹癌風險(運動示意圖)。 圖:新頭殼資料照


[新頭殼newtalk]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調查,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且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運動的重要性在於,能有效降低20%罹患癌症的風險,每天規律的運動30分鐘就可降低罹患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運動甚至是某些癌症的抗癌處方。


國民健康署表示,罹癌的人有82%發生在50歲以後,而運動即是抗老防癌的第一道防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2018年的統合研究指出,運動如爬山、有氧活動(快走、慢跑、競走、滑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舞、跳繩)、重量訓練(舉重)等休閒活動可降低12%-28%罹癌風險,目前已有強力證據證實透過運動可有效對抗的癌症分別為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中度的證據則為肺癌。


此外,歐洲大型規模研究(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也解釋,當身體在運動時,呼吸頻率變快,吸氧量也會增多,讓體內氣體交換加速,並且大量流汗,提升身體新陳代謝,降低癌症的發生或復發,同時引起大腦產生讓身體愉快的物質(如多巴胺),可消除憂慮和煩惱,抑制不好的情緒,鍛鍊自我意志,增強抗癌的決心和毅力,並可減少體脂肪,減少因肥胖帶來的罹癌機會,並可增強肌肉功能,維持健康體重。


甚至在罹癌後,運動也能有降低治療前後的不適感。如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對身體有不同的影響,造成心臟、內分泌、腸胃道、免疫、代謝、神經、肺部、疲憊感、淋巴水腫及各種疼痛,特別在降低疲憊感、焦慮與憂鬱感、強化身體機能、增進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已有實證。


國民健康署建議, 保持每週3~5次30分鐘有氧或阻力訓練的中強度運動(有點喘但可聊天的程度)強化身體機能活化細胞,可顯著減少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對身體的影響。如果太過虛弱無法長時間運動的患者,則可改為每次10分鐘,以少量多次為原則,建議每週累計運動總量能達到150分鐘以上。

更多新頭殼報導
PM2.5減少2.45公噸!高市紙錢集中燒化 兼顧信仰及環保
對疫情不要抱太大期待!專家:疫苗不會帶來「童話故事」完美結局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鬆手「15年舊愛」回收219億
殺紅眼「房貸10年只要還1成」
錄取女員工又反悔 老闆要賠薪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50歲後大腦開始萎縮 這3種習慣加速腦容量變小
眼睛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乾眼症可能找上門
減肥中可以吃柚子嗎?中醫師大揭密
該睡了又想吃東西 挑這三款抑制飢餓感又好睡!
胸腺瘤拖8年 腫瘤養到8公分如壘球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