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電子煙易腦霧

最新研究指出:使用菸品或使用電子煙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都普遍出現「腦霧」症狀!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邱南英醫師說明:「腦霧(mental fog, brain fog, or clouding of consciousness)」是一種主觀自我報告嚴重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記憶力缺損、困難做決定等腦力狀況(DCRMD,difficulty concentrating, remembering, or making decisions)。

邱南英醫師指出,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RMC)從兩個全美國問卷調查資料進行分析,一個是在二○一八年調查一點八萬名國高中學生,另一個則是針對超過八十八點六萬名成年人做電話訪談,兩者都詢問了受訪者使用菸品與吸食電子煙的情形,並探討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等認知狀況。綜合結果顯示,不論受訪者是否成年,使用菸品及電子煙的人出現「腦霧」機率皆顯著比不使用菸品者高。邱南英強調,調查發現八歲至十三歲就開始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比十四歲之後開始使用電子煙的人,更容易有「腦霧」的情形。

邱南英醫師提醒,青少年是大腦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青少年的身體尤其是腦部的易感性強,使用菸品或電子煙不僅會造成身體不適,導致電子煙相關肺傷害(EVALI)、哮喘、肺炎、頭痛、嘔吐、癲癇等症狀之外,在精神狀況方面還會引起情緒不穩定、學習困難、濫用/依賴物質(如大麻、甲基安非他命等毒品),甚至造成腦部發展的永久損害。

台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強調,電子煙業者看準年輕人受社交媒體影響,透過社交媒體,且利用網紅向年輕人展示電子煙;美國俄亥俄大學研究已發現,網路上充斥的電子煙等新型菸品貼文特別吸引年輕族群,讓十六至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平均花上八點四秒觀看一則電子煙貼文。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面對寒假期間的青少年族群,董氏基金會翻譯推出美國FDA製作的「成癮不美麗」電子煙危害三部宣導片:一、「廁所篇」:電子煙掉進了馬桶,女同學竟伸手下去撿來吸,旁邊閨蜜看了都覺得噁心;二、「運動篇」:隊友催促要搭校車去練球了,但同學竟因為找不到電子煙而拋下隊友,只為了吸上一口;三、「偷竊篇」:男孩為了要買電子煙,竟在弟弟的面前偷偷拿媽媽的錢…;透過影片內容,以真實情境喚醒青少年:別讓「腦霧」悄悄地侵蝕你的健康。相關影片已收錄在「華文戒菸網:http://bit.ly/2FqS2ee」,請大家逕自下載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