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打卡點、標「中文警語」、禁團客入紅燈區⋯⋯為何想發觀光財,反而讓荷蘭人得不償失?

作者:任恩儀/N1的田野筆記

荷蘭阿姆斯特丹政府上週三(20 日)宣布,自 2020 年起,將全面禁止導賞團及旅行團參觀紅燈區,市內其他地區的觀光團人數上限,也減至 15 人;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事實上,類似的舉措早已非第一次。

回溯 2018 年底,阿姆斯特丹市政當局決定移除知名的拍照打卡景點 I Amsterdam,部分原因固然是因為有市議員主張,這個標誌傳遞偏頗的訊息;但除此之外,拆除字樣最大的用意,還是平衡觀光財與在地人的居住品質。

回溯 10 年前,面對金融海嘯,阿姆斯特丹決定大力投資旅遊業以恢復經濟,拜行銷策略、廉價航空和網路訂房的加持,大量的各國遊客湧入這個城市。根據統計,每天有約 6,000 張自拍照,在 I amsterdam 標誌前拍攝,該標誌設立在市中心的 14 年間,一共被標記在 Instagram 上約 130 萬次。

遊客固然帶來觀光財,但在地人開始感覺到這個城市已經過度擁擠,日常生活受到干擾。而且畢竟遊客是來尋開心的,而在地人通常更希望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社區。節慶或活動期間,有居民更是抱怨,喝醉的旅客在他們的花園遺留嘔吐物或排泄物,讓他們清理得非常痛苦。根據統計,2018 年有 1,900 萬遊客來到這個擁有 85 萬居民的阿姆斯特丹旅遊;市府預估遊客數量會持續成長。

不僅首都如此,荷蘭的另一個角落──有「荷蘭綠色威尼斯」美稱的羊角村,其實也面臨相似的困境。

荷蘭人鮮少造訪的羊角村,被部落客戲稱「中國威尼斯」

說起羊角村,台灣朋友們大概都不陌生。它在亞洲的名聲似乎比在荷蘭人中更為響亮,我隨口問過幾個荷蘭朋友同事,幾乎沒有人去過羊角村,甚至完全沒有人聽過它「荷蘭綠色威尼斯」的名號。

網路上,甚至有荷蘭部落客戲稱:羊角村不是「荷蘭威尼斯」,而是「中國威尼斯」,可以想見來訪遊客中,中國人的比例是很高的。而來荷蘭遊玩的台灣朋友,不論團客或背包客,也幾乎沒有人不到此一遊。

羊角村不大,吸引遊客的賣點在於它很像童話故事裡小鎮會有的樣子,天晴的時候,藍天綠草,運河在其中,河道兩旁,是有著由蘆葦編織而成的傳統錐形屋頂的房子,不同屋子間則藉著拱型小木橋連接對岸或水道。

遊客真正可以行走的就是運河兩旁,夏天開船,順著水路,也可以遊覽羊角村。我在偏冷的淡季日子裡曾陪同家人到此一遊,靜謐的氣氛確實很美好,讓人覺得散步在其間非常舒服減壓。

然而從事旅遊業的朋友告訴我,旅遊旺季 4 到 8 月,除了自由行的背包客,整個羊角村會擠滿團客,單一時間停車場停靠 40 台以上的大巴士是常態,根據統計每年約有 80 萬旅客參訪羊角村。說真的,我好難想像羊角村這個小村落如何容納幾千人。

另外,參觀的遊客三三兩兩彼此聊天,互相招呼拍照不說,喧嘩聲更是此起彼落。連中國籍導遊朋友自己都說,使用微信的中國遊客,因為習慣以語音代替打字傳訊,一邊旅遊一邊跟親友語音實況報告是常態──「這哪是安靜的羊角村啊?簡直是菜市場!」

羊角村裡,私有道路隨處可見,為了避免遊客「亂入」,處處都掛有警示牌,寫著私人道路禁止進入。而為避免亞洲遊客看不懂,幾間住戶還不怕麻煩的附上中文字。

圖/任恩儀 提供
圖/任恩儀 提供

或許真的是居住品質大受影響,或者因為地點好而價錢飆漲,目前,羊角村也有非常多待售的屋子。這裡的景觀或許不會馬上改變,但是當在地人紛紛離開,改由想做觀光生意的店家進駐,我懷疑,羊角村還會是本來的羊角村嗎?

當地居民真的有賺到所謂「觀光財」嗎?

羊角村風景確實甚美,好幾間房子都各有特色,旅客參訪也都喜歡拍照留念。雖然是私人房屋但若是自拍自照,分享上傳個人頁面,不以營利為目的,或許爭議較小。可是從法理或道義看來,究竟這觀光財屬於誰呢?

有腦筋動得快的部落客,拍下羊角村內的知名房屋拍照,照片經過簡單編輯處理後,就印製成布背包販售,自稱文創商品。我不解內情,但若是屋主未曾被諮詢或者授權,我忍不住猜想屋主如果知道自己精心布置、努力維護的居家,未經告知就被他人當成謀財的工具,心裡恐怕會非常不是滋味。

同時,如果來訪者是團客,有既定行程,團進團出,到了某些景點只有短暫停留,在地商家忍受擁擠之餘,也不一定會從觀光財獲利。

2019 年觀光季才正開始,通往庫肯霍夫花園(Keukenhof)的路途,就有私人鬱金香田遭到自稱粗心沒有注意的中國遊客誤闖拍照,據說去年因此損失了 10,000 歐元(約新台幣 345,812 元)。今年主人不得不掛起提醒布條,” Enjoy the Flowers, respect our Pride. “(享受花卉,但請尊重我們),看來有關當局要在發展觀光和在地人的居住品質間取得平衡,確實是一大難題啊!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拆除打卡點、標「中文警語」、禁團客入紅燈區⋯⋯為何想發觀光財,反而讓荷蘭人得不償失?》,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陸客不來然後呢?「台灣觀光寒冬」vs.「還我美麗河山」?──發展觀光請實事求是,別憑想像與感覺

海外女職人實踐「選 3 哲學」有感:生活並非「總是有選擇」,別忘了對自己保持彈性與寬容

作者簡介:

任恩儀,自己最重要的身分認同現在是寫作者。在學術寫作與公眾寫作外,也寫隨筆,散文和小說,偶爾發表,偶爾自己欣賞,繼續醞釀。因為做的是和人以及場域高度相關的教育研究,所以,凡事都會先想到在事件裡的人是什麼感受,為什麼這個場域會形成這個文化。自己客居異鄉的身分更像一個業餘的人類學家,在做出結論前,通常會慢慢觀察。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