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管與否?艱難決定!自己做主 醫師:務必事先做這件事

生老病死每個人都會經歷過這一段,在醫療現場不少醫護看盡生離死別,面對重症者要不要撤除呼吸器,對家屬來說,是很難的決定,現在有不少長者趁著健康意識清楚狀態下,決定自己未來在攸關生命的課題上,未來在醫療上,任何一項決定都能自己作主。

圖/TVBS
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在臨床上常發生當病人處於,意識不清楚需要家屬代為抉擇,是否要撤除維生醫療情形,臨床醫師觀察發現,部分家屬往往因為相關資訊,認知不足再加上社會價值觀,給予道德約束造成心理壓力。」

77歲王女士,因為糞便潛血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二期,讓她相當驚訝,幸好癌細胞沒有轉移,在醫師建議之下趕緊手術治療,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不過這也讓王女士意識到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未來會怎麼樣不知道,只能趁著現在健健康康意識清楚狀態下,決定自己未來在攸關生命的課題上,任何一項決定都能自己作主。

圖/TVBS
圖/TVBS

意願人王女士:「我所有包括電擊那些,我全部都是自己已經決定好了,不要通通都不要,包括不一定就是比如鼻胃管我就跟他說都不要了,因為我自己媽媽也是最後也是用這種方式,走的很安詳也沒有受到罪,如果真的我覺得生病就已經很可憐了,再去受這個罪。」

市立聯醫中興院區家醫科主任孫文榮:「只要符合是末期病人的話,當然病人本身,意願人本身他可以事先決定,那如果沒有決定家屬可以代他決定,可以移除管路,讓他比較不要那麼辛苦的走完最後那一段,對他們來講疾病讓他們非常痛苦,沒有尊嚴,所以這個時候有的人希望能夠自己決定啦。」

醫藥記者蔣志偉:「重症者撤除呼吸器仍有模糊地帶,也有倫理與法律問題,事實上醫師以救人為第一,維繫病人生命才是主要考量;要不要撤除呼吸器是綜合判斷,不會只看單一因素。」

市立聯醫中興院區家醫科主任孫文榮:「因為你還不到末期病人,有時候家屬真的他們決定比較困難,那如果你自己能夠預先做決定,即使到那個時候,你已經沒有辦法自己做決定時候,至少家屬也不用為了要幫你做決定,大家吵成一團。」

圖/TVBS
圖/TVBS

市立聯醫中興院區社工課課長蔡宗達:「我們過去有遇過類似像漸凍人,運動神經元疾病這樣子病人,那這個疾病特性是病人意識相當清楚,那可是他因為某種原因需要使用到呼吸器,那當他決定說他選擇不要再做,選擇不要再持續用呼吸器使用的時候,當然我們前面會經過一番討論共識,尤其透過預立醫療諮商這樣共識,可以去分析說到底這樣子醫療選擇上面,我們怎麼樣去做取捨。」

醫藥記者蔣志偉:「若病人能恢復自主呼吸,醫護人員就會拔掉呼吸管,當病人心跳停止或者醫師和家屬達成共識,決定終止無效醫療,讓病人免於痛苦。」

市立聯醫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現在的醫療因為進步,所以我們可以藉由非常多醫療設施,來延長患者的生命,例如說拔管可是到插管一個階段,醫療的支援使用到一個階段,我想民眾要建立一個觀念,到了醫療極限時候,生命是不是繼續延長,我們延長的是痛苦,還是延長的是品質,特別是對於許多成年人就有類似的情況,我想大家要用新的思維,來面對不見得一定要長久維持這個管路,有的時候拔管是一個很難得,但是對病患來說可能是一個,相對來說可能是一個更溫馨的決定。」

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教授姚建安:「面臨到最後要不要撤除管路,對家屬來講是天人交戰,非常難的決定,如果沒有病人自己的意識的話,家人會陷入一個很大的一個挑戰,病人會善終,但家屬面對以後這個決定,他會有很大的一個哀傷期,所以盡量把這個遺憾降到最低,我們希望說病人做決定,家屬有共識,讓醫療團隊好做決定,讓病人能夠平安。」

生命盡頭,任何人都應做好準備、提早決定醫療處置,臨床上當親人的生命走到盡頭,若遇到該放手的時候,任何人都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家屬面臨決定是否拔管,讓親人安然離去,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更多 TVBS 報導
8旬婦反覆長針眼 檢查竟罹眼瞼基底細胞癌
咳嗽、大笑就漏尿!女「1天失禁6次」超困擾 醫用這招助改善
別對社會新鮮人說這句話!焦慮、憂鬱陷惡性循環 4技巧快掌握
久咳以為長新冠竟是氣喘發作!2百萬人恐中招 4症狀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