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非核家園 政府砸1.75兆開發離岸發電

拚非核家園 政府砸1.75兆開發離岸發電

為了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目標,蔡政府砸下1.75兆資金,開發太陽和離岸風電廠。如此龐大的開發資金,不但能吸引外商投資,也能促進在地產業升級,但競標機制該如何規劃?民進黨立委賴瑞隆召開公聽會,希望找出解決辦法。

2025非核家園,口號不能只是說說,蔡政府預計砸下1.75兆,開發太陽和離岸風力發電,預計2020年,離岸風力發電量達1334MW。現在能源局加緊腳步,要在年底前挑出開發廠商,不過周邊產業提出質疑,認為倉促的遴選辦法,反而吃快弄破碗。

本土業者擔心不是沒原因,今年9月,德國和法國才在桃園投資2500億,建立離岸發電廠。面對外商獨佔市場,能源局規劃新的遴選辦法,有33%跟在地化有關,希望能串連整個產業鏈。不過民進黨立委賴瑞隆指出,通常零件組的認證機制要3~5年,但能源局決標只剩不到2個月,開發商和台灣業者,只能簽訂合作備忘錄,加上若是外商得標,做不下去或是跳票不做,只會罰履約保證金的40%,比例太低,受累的還是已經開工的在地廠商。

為了推動離岸風力國產化,能源局回應,配合國內短期的基礎建設,及培育本土化產業供應鏈,將會採取先遴選、後競價的策略,確保離岸發電產業能穩健發展,而下週三將會再召開說明會,討論後續修正方向。(民視新聞陳盈竹、鍾淑惠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