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任、梅克爾卸任 強勢對中政策勢在必行?

台灣數位匯流網記者王莉亞/綜合報導

儘管任期只剩下幾天,但美國總統川普仍簽署了一系列在商業、貿易與經濟的行政命令。其中一項,便是禁止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八項中國應用軟體在美國境內交易。據外媒報導,此舉將會進一步的激怒北京。不過,因川普任期即將結束,而此項禁令會在45天後生效,因此實際的執行權將落在拜登政府手中,而拜登是否會執行此禁令仍是未定數。

在此命令中道出,中國一直利用大數據來蒐集美國用戶的大量訊息,包括個人身分資料與隱私,政府有必要採取行動解決這些與中國有關聯的軟體所構成的威脅。早在去年秋天,川普政府便發布了行政命令,禁止抖音與微信在美國境內的服務,但這兩項禁令都還在訴訟中。

儘管在三天內變動兩次,三家中國電信股包括:中國移動 (CHL),中國電信 (CHA)和中國聯通 (CHU)股票難逃下市命運,以遵守川普政府的行政命令。這三家中國的電信公司都已在紐約交易多年。中國最大的電信公司中國移動自1997年以來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則在2000年代初入場。美國政府曾在去年公布與中共軍方有關的31家企業名單,並下令在今年得停止對其交易,這份名單後來擴增至35家,並且仍有可能增加。

美國分析師也認為,拜登上台之後並不一定會對中國公司採取寬鬆政策,相反的,他有可能採取更嚴格的手段。

對中國懷有戒心的不只是美國政府。近日,德國政府阻止了中國對一家小型公司IMST的收購,這家只有145名員工的公司以研究衛星、雷達通訊與5G科技為主,但在德國經濟部喊停之前,這項收購案幾乎已成定局。

基本上德國外商直接投資法中很少做出類似的決定,這是繼2018年後發生的第二起禁止案,而同樣也是阻止中國收購一間德國公司。有一些觀察家認為,這似乎代表政府和美國骨子裡仍然不希望將「關鍵技術」賣給中國。

不過,外媒認為,這項成功的收購案反映在梅克爾下台後,德國對中國的政策趨向。梅克爾體現西方與中國和睦相處的舊理想:「藉由深化經濟合作,來改變中國政體,從而擁抱自由主義和西方價值。」

事實上,德國也從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2018年,中德貿易額已達到2000億歐元,中國已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在這種情況下,川普式的經濟「脫鉤」絕不會成為德國的選擇。梅克爾當然也不希望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

但外界認為,梅克爾的觀念顯得過時。據外媒報導,社會民主黨的外交政策發言人尼爾斯.施密德(Nils Schmid)表示:「即使梅克爾沒有改變的意願,但在她離開之後,德國對於中國肯定會採取更強而有力的政策。」

梅克爾陣營期盼中、德能因發展關係而引來中國的正向改變,但很遺憾地並沒有來臨,中國反而是更加獨斷,尤其是習近平政府所推動的「戰狼外交」招致國外的批評,並且對包括德國在內的整個西方地區擴大其經濟和政治間諜活動。

此外,中國對內持續壓迫香港與維吾爾族也讓外界認為,梅克爾將商業利益置於人權之上。將角逐基督教民主黨(CDU)下任黨魁的保守派政治人物麥茲(Friedrich Merz)也在近期的競選活動中表示:「我們正在處理膨脹的是帝國主義的外交政策。」、「中國有對歐洲的戰略,我們有對中國的戰略嗎?」

2016年,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收購了當時德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這引發人們對於德國專業技術將落入中國手中的擔憂,而正是這種擔憂阻止IMST的交易。在習近平將中國轉變為科技超級大國的十年計畫中,「中國製造2025」讓德國擔心,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北京將針對德國公司並吸走其知識產權。

德國機械協會對外貿易負責人烏爾里希.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表示,「我們需要不斷意識到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並準備及時在亞洲開發新的替代性增長市場。」

訊息來源:CNN、The New York Times、Eminetra Today

圖片來源:翻拍自The White House-臉書、Joe Biden-臉書、Wiki-Armin Linnartz、freepik、TDC NEWS製作

更多台灣數位匯流網報導
美中續開戰 火燒到支付平台螞蟻和騰訊
德國電信商禁華為 專家:拜登不會軟化中美關係

【讀者投書】

台灣數位匯流網歡迎各界踴躍發聲,來稿請寄至tdcpress.com@gmail.com,並請附上姓名、聯絡方式、職業與簡介。本網有權決定是否刊登及刪修之權利,本網不支付稿酬,且文責自負。

【請標明原文出處與原始連結方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