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即使有法語團隊 美歐修補關係不易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公佈的內閣名單中,有許多高層官員會說法語,這讓法國很高興。但法國也很清楚,即使在現任總統川普離職後,要改善大西洋兩岸的關係,還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而非僅僅母語的交談就足夠。

布林肯童年曾待法國 精通法語

拜登已宣佈將提名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布林肯(Anthony Blinken)為美國下任國務卿。布林肯童年有部份時間在法國,法語相當流利。

拜登的氣候變遷特使,將由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出任。凱瑞的母親在法國巴黎出生,這位美國資深外交官也不時到法國不列塔尼(Brittany)的老家渡假。至於國防部長的可能人選之一佛洛諾伊(Michele Flournoy),曾在比利時求學,在那裡學習法語。

與拜登這個團隊進行交流,當然會比和川普政府來得更加愉快。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本月一趟冷淡的法國行,為歐洲與川普政府的往來劃下終點。

不過,添加一些友善並不會讓雙方的戰略歧見因此而消失。這些歧見包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未來,以及對中國的政策等。

事實上,在拜登確認勝選後、引人注意的時間點上,法國媒體「大洲報」(Le Grand Continent)刊出對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一篇具有重大意義的專訪。馬克宏提出歐洲必須獨立於美國之外自己採取行動的觀點。他說,即使是和關係可能更為友好的美國新政府打交道,歐洲仍需擁有自己獨立且主權的防衛戰略。

馬克宏強調,歐洲「不能再成為這個或那個強權的附庸,沒有發言權」。

德法能否同調 攸關未來美歐關係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表示,布林肯將出任美國國務卿,他感到「特別高興」。勒德里安在擔任國防部長時,曾與布林肯有過合作。

一位法國政府消息人士形容布林肯「會說法語,而且親法」。他說,布林肯與勒德里安交談時,會使用非正式的「tu」來替代「you」。

「法美基金會」(France-Ameriques)副主席伯儒爾(Jean-Claude Beaujour)表示:「法國是否能從幾位親法的(美國)官員獲得利益?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這有附帶條件。」

伯儒爾說,這必須要「德國和法國在面對美國時,採取堅定的協同態度」,以及「歐洲聯盟不會如預期般的走上分裂」。他強調,對美國官員來說,最重要的是遵循一個一致性的歐洲政策,對法國在內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採取特別的對待。

在馬克宏的治理下,法國和德國的關係未必一直都很和諧。在「大洲報」的訪問中,馬克宏非常不符合外交做法的把矛頭指向德國國防部長康坎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康坎鮑爾是美國仍是歐洲國防重要一部份的支持者。她本月在新聞網站「Politico」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歐洲在未來仍必須仰賴美國的軍事保護。歐洲戰略自主的幻想必須結束,歐洲無法取代美國作為安全提供者的重要角色。

對此,馬克宏回應,「我完全不認同」這種論調,並形容這是一種「歷史錯誤解讀」。馬克宏冷酷的說:「很幸運的,如果我的理解正確的話,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梅克爾)也不同意這種觀點。只有當我們認真對待自己,並且擁有自己的防禦主權,美國才會接受我們做他們的盟國。」

美國新舊政府 並無根本上的不同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歐洲倡議主任哈達德(Benjamin Haddad)指出,拜登新團隊將會希望與歐洲好好合作,「但這意味著歐洲將會有更多的壓力。我們不應存有任何幻想。在包括5G和中國投資基礎建設等問題,他們(美國)會要求我們選邊站。(美國新舊政府)在這方面會是一致的。」

川普政府要求歐洲配合其對抗中國的做法。對於中國華為尋求在歐洲5G網路建設扮演角色,以及歐洲對中國採取比較溫和的策略,都使華府感到不安。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法國政府消息人士說:「毫無疑問的,會比較不那麼不愉快,但根本上並沒有太大不同。」

消息人士說:「歐洲將得到美國較好的對待,這是無庸置疑的,但美國不會把我們放在最中心,他們的主要關切仍將集中在亞洲地區。」

在上述訪談中,馬克宏也提到,必須避免「中國-美國兩個賣家壟斷市場的局面」。他強調,關於資本主義體系,世界正處於「轉折點」。

一位也不願具名的美國外交消息人士指出:「我不認為,所有事情都會回復到正常,但在跨大西洋關係上,將會有比較正常的狀態。」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掰掰川普 歐盟盼與美國重新結盟抗衡中國

川普反中戰略布局未跛腳 拜登友台可期 對中國將採強勢競合

拜登提名國務卿 誰是布林肯?他的國際觀、中國戰略與台灣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