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少子化 善用人工生殖補助 把握生育黃金期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舉辦記者會,呼籲婦女把握黃金生育期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舉辦記者會,呼籲婦女把握黃金生育期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近兩年,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美國、日本等國家因為封城或是疫情嚴峻,生育數創新低,出現了疫後嬰兒荒現象。像是美國估計可能因此減少30萬名新生兒;義大利去年12月的新生兒人數較往年重挫22%、西班牙1月份的新生兒人數下滑20%、法國減少13%是近46年來大跌幅。至於在亞洲國家,包括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南韓與日本,1月份出生數分別下滑6.3%及14%。

臺灣雖然未如國外受疫情嚴重影響,但人口問題也不容樂觀。去年臺灣新生兒人數只有16萬5249人,創下史上最低,今年1到10月份,出生人數累計12萬5千多人,比去年同期少了5%,預估今年新生寶寶人數恐怕再創新低。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今日(12/8)召開記者會指出, 晚婚趨勢下,年輕世代也憂心「生不出來」,呼籲30歲後的女性要把握生育黃金期,不孕症夫妻也可以申請政府的人工生殖補助,減輕經濟上的龐大壓力。

應邀出席記者會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提高生育率是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為了減輕養兒育女負擔,蔡英文總統曾提出「0-6歲國家跟妳一起養」育兒政策;國健署也補助產檢的內容和次數,提供孕產婦更為完善的照顧。此外,國健署在今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在國內92家醫療機構協助下,為不孕症夫妻提供服務。

吳昭軍署長說明,人工生殖補助計畫從7月開始實施迄今,醫療機構執行人工生殖療程已有8000多件,核發5億多元的補助款,款項也已經撥入民眾帳戶。根據統計,目前國健署已經受理2萬3000多件線上申請,審核了2萬2000多件,其他小部分仍在審核中,國健署也會加快腳步,讓大家盡速取得資格。

吳昭軍署長坦言,雖然從數字統計來看,人工生殖補助上路以來,產檢次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7%,不過今年截至10月份,國內新生兒出生數才12萬多,今年能否突破16萬人是很大的挑戰;加上明年又是虎年,期望透過人工生殖補助計畫,鼓勵民眾生育,降低對出生率的衝擊。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過往35歲以上族群是不孕症治療大宗,但從政府擴大試管嬰兒補助方案適用對象後,門診觀察不僅求助不孕醫療的來診量提升,35歲以下年輕族群詢問度也明顯增加。臺灣晚婚趨勢讓婦女錯過了生育黃金期,如果不想讓健康狀態影響後續的生育計畫,張理事長建議女性依照個人年齡,進行不同的生育規劃。

張理事長表示,當女性過了30歲,婚後建議夫妻兩人善用孕前健康檢查,同時進一步瞭解是否有家族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35歲以上女性如計畫懷孕,不妨及早諮詢專業不孕生殖機構,半年內無法懷孕,建議接受不孕症治療。40歲以上的女性想懷孕則要更加積極,建議直接尋求醫療專業意見,瞭解是否需要接受試管嬰兒等療程。

為了瞭解年輕世代不想生育子女的原因,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也委託網路平臺透過大數據分析,找出10大年輕人不生小孩原因。結果顯示,「買不起房、給不起孩子一個家」是網友不想「做」人首要原因;其他依序是低薪、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沒時間照顧小孩、健康狀況考量(不孕)、生育津貼補助太少、不喜歡小孩、享受兩人世界、更重視自己的工作,以及找不到安心的保母、幼兒園等。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表示,想要針對臺灣網路世代「催生」,改善房價以及職場勞動條件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