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5個關鍵詞 迎戰2020世界變局

2020年,從台灣到世界,有哪些趨勢是你不能錯過的?《遠見》採訪本土專家,並彙整權威媒體對來年的各種預測,包括《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時代雜誌》(Time)、《財星雜誌》(Fortune)、《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連線雜誌》(Wired)等,挑選出2020年20大關鍵詞,涵蓋國際、科技、社會生活與產業動態等幾大領域。帶領讀者一探未來。

各國動態、國際焦點

1/東京奧運更科技、環保,聚焦日本新亮點

2020年7月即將登場的東京奧運,將讓世人看見一個更環保、更科技、更兩性平權的日本。

東京奧運主辦單位已承諾,此屆賽事會是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奧運,日本也將開始限制單次使用的塑膠袋。

同時,機器人也會出現在各大場館,不僅招呼選手、遊客,也會協助搬運笨重的運動器材。而聖火傳遞也會採用汽車大廠豐田(Toyota)研發的飛天車,彰顯日本的科技實力。

另外,開幕式也會出現有趣畫面: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橫濱市長林文子,兩位女性將在身穿黑色西裝的傳統男性政治人物中成為亮點。

其實,日本位居要津的女性比例一直很低。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調查顯示,日本目前每100個管理職,只有15位女性,在亞洲只贏過孟加拉、巴基斯坦和韓國。不過,《經濟學人》預測,這個數字在未來十年會翻倍。主要原因是1980年代,日本女性自高中畢業後,多選擇兩年制短大就讀,所學也不脫家政知識。但1990年代以後,就讀一般大學的女性愈來愈多。雖然目前拔擢女性機率仍偏低,但隨著日本人口結構日益老化,未來勢必會出現更多有權力的女性。

2/美國經濟暢旺,川普是否連任待觀察

美國總統川普讓美國人又愛又恨。愛的是,他的確讓景氣復甦。

川普上台後提出減稅政策,發動貿易戰,逼著美國企業回流,讓美國失業率在2019年創50年來新低,而美股三大指數也屢創新高。《彭博社》預測,美國經濟將在2020年成長2%。

但川普在美國國內遇到的問題也很多。12月中因施壓烏克蘭總統,調查他的民主黨政敵拜登,被美國國會認為「公器私用」,將個人利益凌駕國家利益,川普成為歷史上第三位被國會彈劾的美國總統。

2020川普如何爭取連任,能否連任,勢必是全球焦點。

3/德國政局紛擾,經濟優勢備受考驗

2020年,德國的經濟優勢將遭到考驗。自從2005年擔任德國總理以來,基民黨(CDU)的梅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和社民黨(SPD)組成執政聯盟,帶領德國度過一次次危機。

但隨著梅克爾支持度下滑,社民黨的副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2019年12月該黨黨魁選舉中落敗,由對梅克爾較不友善的候選人勝出,象徵聯盟瀕臨瓦解。梅克爾也確認將於2021年總理任滿下台,結束30年的政治生涯。

除了政治不確定因素外,德國經濟也受到考驗。例如幾個領導車廠對電動車浪潮準備不夠,在中國銷售直直落,加上對AI、5G準備不足,都讓德國面臨挑戰。

另外,《經濟學人》指出,全球自由貿易體系惡化,德國開放的經濟將步入衰退,必須為貿易戰下封閉的新秩序做好準備才行。德國經濟部預計全球需求下降,2019年12月已將2020年成長率下修為1%。

4/香港民主持久戰,仍是全球焦點

就算《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已由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撤回,港府和示威者依舊沒有達成共識,進入2020年,反送中運動引發的警民衝突仍然沒有告終跡象。未來一年有幾個時間點值得關注。

2月,由港府成立的監警會調查報告將出爐,將受到各界嚴格檢視。

9月,香港立法會選舉登場,但70席裡面只有一半由民眾直選。另外35席「功能界別」,由立場較親港府和北京的產業界、利益團體選出。由於要求直選的聲浪高漲,預計將衝高投票率,民主派議員也可望大有斬獲。

這場運動最後將如何收尾,目前仍看不出跡象。但香港經濟已全面受挫。房地產、旅遊、零售業都難重現往日光景。英國央行統計,香港反送中示威至今,已有50億美元(約台幣1506億元)資金外流,其中不少都流往新加坡。

5/「保六」不易,中國「六穩」取代增速

川普掀起中美貿易戰一年半以來,中國經濟受創,展望明年,除了保6%成長率,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提出全面「六穩」,包括: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取代高增速。

根據大陸總體政策目標,2020年是全面邁入小康社會的一年。「小康」的概念是中國前國家主席鄧小平在1978年提出,2012年中國共產黨更宣布,要在2020年前達成目標。

儘管過去40年改革開放成果有目共睹,但中國仍有1.3億人生活在貧窮狀態。為了讓這些人脫貧,中國在2019、2020年經濟成長率至少得維持在6.2%,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9年9月時坦言,經濟保六,「十分不易」。

近來中國消費市場也出現轉變。過去買西方國家進口的時尚、汽車、美妝產品,往往是消費能力的象徵,但《彭博商業周刊》指出,受中美貿易衝突激發的愛國主義影響,中國消費者愈來愈傾向購買本地產品。

這造成蘋果、Nike在2019年時首度跌出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十大品牌,而50大品牌榜中,2016年國產品牌僅18個,2019年已有25個。

科技躍進、產業趨勢

6/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量產,馬斯克能否翻身?

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從2018年到2019年初麻煩不斷,先是裁員致股價一日重挫13%,又遭美國司法部調查是否涉及詐騙,甚至還遭股東提案解職董事長。

但2019年底,隨著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正式量產,在這裡生產的Model 3,將是第一台在中國完全由外資擁有的車廠所生產的車子。馬斯克多舛的命運終於有了轉機。

馬斯克預期,2019年底前,上海超級工廠每週將可生產1000台電動車,是加州工廠好幾個月才能達成的量。

《彭博商業周刊》分析,特斯拉在中國設廠,不只可規避25%進口關稅,更受到中國政府禮遇,免除10%銷售稅。

不過,《財星雜誌》指出,特斯拉資金短絀,2021~2025年到期的長期債務有53億美元(約台幣1599億元),馬斯克正忙著籌措資金,他也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就觸怒中國。

7/迪士尼尬網飛,影音串流戰擴大

隨著迪士尼(Disney)、蘋果、HBO、NBC等,陸續開設影音串流平台,加上原有的網飛(Netflix)、亞馬遜(Amazon),2020年勢必掀起串流服務大戰。

這場大戰中,角色最尷尬的莫過於網飛。網飛執行長瑞德.海斯汀(Reed Hasting)早在20年前就布局串流大戰,購入不少迪士尼內容。那時迪士尼認為,串流不成氣候,為了短期獲利,而把影片授權給網飛。《彭博商業周刊》認為,這就像自掘墳墓一樣。

直到近幾年,迪士尼驚覺策略錯誤,在2019年11月推出自家串流平台Disney+,並開始禁止子公司再把任何新作品賣給網飛。

Disney+的月費為6.99美元(約台幣211元),約是網飛的一半,優勢是能提供《復仇者聯盟》(Avengers)《星際大戰》(Star Wars)等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內容。

《經濟學人》預測,這場大戰的贏家可能有三個。首先,動畫角色眾多的迪士尼用低月費吸引訂戶,刺激他們購買迪士尼玩具,再一家大小到迪士尼主題樂園消費。

其次,亞馬遜能用影音作品帶動訂戶到電商平台消費。再者是HBO的母公司AT&T,以免費的HBO串流內容為號召,吸引訂戶使用AT&T網路。這三家公司都會在2020年大有斬獲。

8/新創風險頻傳,獨角獸愈來愈難出現

2019年,共享交通服務平台Lyft、優步(Uber)及企業通訊平台Slack均已完成上市,但共通點是上市後股價、市值大幅滑落。

相較Google、亞馬遜上市前,市值尚未達到10億美元,這些新創公司擅長於把產品快速推展到數以千萬計的用戶手上,卻缺乏營利模式。因此,《時代雜誌》預期,未來IPO(首次公開募股)浪潮,可能會以有穩定獲利模式的公司為主,而非一個個故事富戲劇性的獨角獸。

同時,但華爾街銀行家日漸發現,獨角獸對內容政策、隱私安全缺乏遠見,帶來的風險絕非華爾街可承受。

9/未來肉風潮,席捲全球新創圈

吃起來幾近真肉的「未來肉」,是把從動物身上萃取的細胞,植入植物蛋白而成,在2019年造成風潮,目前全球約有26家業者。

推廣未來肉的非營利組織—優良食物協會(GFI)指出,未來肉不僅對環境、公共衛生都有益處,也沒有宰殺動物、傷害動物福祉的問題。

《彭博商業周刊》指出,未來肉要持續發展,仰賴三大因素。首先是政府政策。例如新加坡政府對未來肉就很有興趣,吸引新創投入。

其次,要規模化。例如有業者目前製作未來肉的生物反應槽一次只能處理1000公升,若供應全球,得將處理量提高至25萬公升。最後,政府投資也是關鍵。目前印度、以色列、日本、荷蘭政府都已表達興趣。

環境變遷、人類挑戰

10/極端氣候更嚴峻,焦慮症狀變多

回想一年前,2019年一開始,澳洲熱浪、美國寒潮均打破歷史紀錄,顯示氣候已愈來愈極端,也使愈來愈多人焦慮。

《時代雜誌》指出,「生態焦慮症」(Eco-anxiety)正席捲全球,並在2017年獲美國心理協會(APA)正式定義為疾病。因為恐懼氣候異常等災難,陷入焦慮、失眠、沒胃口等。這樣的患者將愈來愈多。

過去多年來聯合國不知道開了多少次氣候變遷相關會議,希望控制全球溫度上升在2℃以內,迄今成果有限。美國總統川普拒簽《巴黎協定》,拒絕承諾減低碳排放。

11/全球集體老化,人口中位數首度超過30歲

2020年將是人類史上首次全球人口中位數超越30歲,代表30歲以上人口比30歲以下多。

若將人口以每五歲區分,過去10年,全球30~34歲成長速度最快,從5.06億成長到6.06億人,其中一半是中國和印度人。

《經濟學人》認為,30歲世代人口大增,代表全球20幾歲年輕勞動人口已停止成長,若把非洲20幾歲人口去掉,更呈現衰退,企業將推出更多自動化方案因應。

為什麼會如此?與出生率大幅降低有關。1960年代,每位女性平均生五個孩子,到了2017年只剩2.43個。《彭博商業周刊》認為,若要確保人口一代接一代,每位女性至少必須生兩個孩子,如今數字已接近臨界點。

就連台灣,也在2019年出現「生不如死」現象,即死亡人數超過新生兒人數,顯示人口危機惡化。《彭博商業周刊》認為,這將為負擔生育壓力的女性帶來壓力,讓她們得重返職場填補勞力缺口。

產業風雲、品牌消長

12/美食外送大亂鬥,市場盤整恐見倒閉潮

過去曾有數十億美元資金投入美食外送,但幾家體質最弱的公司因找不到穩定商業模式而倒閉。近幾年來,全球數十億美元投入美食外送新創,如Uber Eats、Foodpanda等。2019年在美食外送市場存活下來的公司體質都變得更強健,募得更多資金,持續擴張。

《彭博商業周刊》分析,這個市場已有太多競爭者,如果無法找到穩定獲利模式,規模較小的公司恐怕無力活下來,2020年將會出現倒閉潮。

13/品牌M型化,中間品牌遇逆風

消費市場的雙峰現象在2020年將更顯著,預期更多中價位品牌處境更加艱困,如過去以平價奢華為號召的Coach,過去一年股價下跌36%。

《彭博商業周刊》分析,面對經濟疲軟,一般客群可能會縮衣節食,使折扣商店、批發賣場獲利。

而奢侈品的高端用戶對經濟波動反應較不敏銳,2020年仍維持不墜,如精品集團LVMH。過去一年股價上揚近60%。

2019年11月底,LVMH宣布以162億美元(約台幣4900億元)收購美國高級珠寶品牌Tiffany,有助於和擁有另一個珠寶品牌Cartier的歷峰集團競爭。

14/波音737 Max停飛,空中巴士趁勢崛起

印尼獅子航空、衣索比亞航空分別在2018年10月、2019年3月發生空難,造成346人喪生。兩起空難均採用波音737 Max為機材,有許多相似處,該款機材因而遭各國停飛。

調查報告指出,早在2016年飛行員進行模擬器訓練時,就發現降落波音737 Max有問題,但波音卻沒即時解決,引起各界撻伐。

迄今波音已出貨387架波音737 Max給全球48家航空公司。原本各界預期,波音可能在2020年初改善安全措施後重啟生產,但卻在2019年12月16日宣布停產,並在12月24日撤換執行長丹尼斯‧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改由董事長大衛‧卡爾霍恩(David Calhoun)接手止血。消息一出,數百家中下游供應商無不跳腳。

擁有波音737 Max的航空公司,則陸續宣布延後復飛。西南航空、美國航空延至2020年4月,聯合航空則是2020年6月。

當波音聲勢下跌時,空中巴士趁勢崛起。從過去一年來的股價顯示,空巴上漲了39.2%,波音則下跌9%。

15/電子菸恐致命,嚴格管制勢在必行

2019年10月,某個疑似和電子菸霧化器有關的神祕肺部疾病,侵襲全美1500人,共有33人喪命。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追查病因,並沒有發現這種疾病和任何一種產品或裝備有關。然而,這並沒有讓政府停止對電子菸的管制,特別是年輕人最愛、帶有口味的電子煙。

美國不少州政府已下令禁止某些種類的電子菸,聯邦政府也可能在未來推出更嚴格的電子菸規範。

儘管電子菸的整體銷售量只有傳統香菸的0.6%,但成長快速,讓菸商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彭博商業周刊》對此指出,倘若對電子菸的管制持續下去,2020年傳統香菸的需求可能反彈。

數位專題【全球趨勢大預測】〉帶您迎戰2020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