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筆記-校地釋出 仍待政府支持...

工商時報【彭禎伶】 因為少子化,日本每年以400所學校整併或廢校的速度,有許多空出的校地即會拿出來進改造為社區設施,如圖書館、停車場、文化紀念館、體育館,也有些會改為社福設施,即如特養老人之家、社會住宅、身心不便者住所、醫院等。 台灣也逐漸面臨少子化帶來校區閒置的問題,但廢校牽動教職員工作權等敏感問題,也涉及周邊地區民眾子女受教權,更涉及地價,處理上必須有一定的細緻度。 加上許多學校都已年代久遠,中間有擴充、修建,許多使用執照或土地所有權狀未必齊備,除非政府有政策推動,否則單一個案改建,涉及地目變更、都更、現行建築法規適用、環評等重重難關。 高雄大同國小要改造為日照中心,就曾面臨許多土地變更問題,若要符合現行法規、消防制度等,教室就必須打掉重建,且學校用地要改為醫療照護設施,中間地目變更等也遇上法規適用等問題。 高雄市教育局局長范巽綠說,高雄市在六都中的老化程度排名第三,市府意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對於這種老人照護設施是全力支持,當時大同國小部分校區要改造為日照中心,市府團隊全力協助,除了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都發局、消防局、公務局等都一起開會,協助排除相關困難,最後大同醫院申請到土地多目標使用的執照,一年30多萬元租金。 范巽綠表示,其他學校校地要活化,也都可以比照大同國小的案例,她認為,若校園可以翻轉觀念,讓更多長者能在地健康老化,這就是高雄市政府的重要政策;而大同國小的福樂學堂也被高雄市政府申報政府服務品質獎,希望做為未來台灣努力的方向。(彭禎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