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讓民眾看懂內政統計 施政更有感
內政部被稱為「天下第一大部」,掌理全國內務行政業務,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統計發布的數量更居各部會之冠。只是,這些數據經常讓民眾霧煞煞,難以發揮社會溝通的功能。內政部如果想要施政更有感,應該要更用心讓人民看懂數據背後真正的意義。
內政部掌管業務龐大,不論是人口老化、少子化、居住或移民,從出生死亡、出入境、建照、開工樓地板面積、土地登記筆數、警政統計到查緝違法經濟案件等,有高達107項統計發布,都如實上傳網路,看得出施政者的用心。但只公布不解讀,統計就是冰冷的數字,無法達到溝通的效果。
近年政府推動大數據,資訊愈來愈公開也愈龐大,政府立意良善,但資訊解讀的混淆,也成為一道待克服的課題。畢竟統計除了據實公開,如何提供有效的統計諮詢,協助民眾運用統計數據其實更重要。
另外,統計數據也是施政的一種檢視方式,能夠從中發掘問題,即時修正政策措施與民眾感受的落差。尤其公務統計資料往往是各部門受理登記產生,即使統計項目的名稱一樣,統計結果也大不相同,背後代表的意義更有很大的差距。
更何況,經濟社會現象錯綜複雜,不當的解釋,可能見樹不見林,引發誤會。例如建築統計數據,多數由相關業者依自身業務需要解讀,過程中難免有誤導民眾認知,進而造成對施政看法偏差,甚至讓民眾出現錯誤判斷或行為的問題。這些潛在的風險,最後的責任仍須由施政者負責。
內政部對自己在網路上發布的專業數字或許也不清楚,不敢解讀,或只能選擇性的解讀,但內政統計的價值,絕對不該只有歷代男女「菜市場」名字的八卦分析而已。
內政部長林右昌日前在國土管理署掛牌時清楚表示,政策與民眾息息相關,一定要與社會溝通,才能爭取民意的支持。政府人力有限,與其花大把預算搞內宣,還不如更快速的提供媒體有用的資訊,藉此傳達正確又即時的訊息給民眾,如此施政才能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