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後死亡案例讓你心慌慌?專家從兩大面向探討


【蔡經謙報導】近日,由於長者接種新冠疫苗後發生猝死的個案新聞頻傳,令不少民眾人心惶惶。不過,讓長者優先施打新冠疫苗,實際上是希望能提供長者對抗病毒的保護能力,能夠預防重症。除了指揮中心以外,也有多位醫師、研究專家出面說明,目前猝死情況未見與疫苗相關,為了成功抗疫、避免病毒傷害擴大,仍建議長者只要身體狀況許可,就可以接種疫苗。

日本捐贈的124萬劑AZ疫苗,截至6/17晚間9點止,已累計了25例的疫苗施打後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於6/17記者會表示,目前已有兩案完成相驗,1例患有有動脈阻塞性心血管疾病,另1例則有動脈硬化病史,目前並沒有與疫苗相關的死亡個案。

接種疫苗死亡風險高?指揮中心、何美鄉分別列出數據探討

或許因為相關負面新聞頻傳,不少長者或家人看到相關訊息,開始對施打疫苗產生疑慮與擔心。新北市6/17的疫苗施打率甚至不到50%。不過根據指揮中心公布資料,與他國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相比,台灣的數字屬於中間值;若以同樣75歲以上、疫苗接種後死亡的數據相較,台灣為每萬人中0.87人,低於南韓的每萬人中1.42人。

莊人祥表示,從國外案例來看,高齡長者或有慢性病的銀髮族,會使得疫苗施打後通報死亡的案件數量增加。仍然要藉由回顧病歷資料或解剖釐清死因,才能得知這些事件是不是真的和疫苗相關。事實上,根據109年度台灣人口統計資料,即便在未接種疫苗的情形之下,可以預期平均每日都會有200多名75歲以上長者死亡。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表示「先不要被數字嚇到了」。雖然長者在施打完疫苗24小時內死亡,這之間的因果關係一定會被提出討論,但兩件不相關的事情之間的發生機率是可以計算的。

根據內政部資料,每日不論有沒有施打疫苗,都會有75位90歲以上的長者,因不同的疾病往生。何美鄉指出,以相關數據計算,如果疫苗分5天施打,以100%施打率統計,則每日將有15位施打疫苗者在施打疫苗的同一天往生;若以50%施打率,則有7位施打疫苗者在施打疫苗的同一天往生。

而生物相關的因果推論就需要更多資訊及證據了。何美鄉引述自己20多年前的經歷,曾協助研究調查嬰兒猝死與三合一疫苗的可能關係,這就需要收集對照案例,也就是居住在同縣市或附近縣市、同日出生的嬰兒死亡案例,藉此才能與打疫苗的案例比對,進而得出嬰兒猝死是否與三合一疫苗有關的結論。

身為一直在「計算數字」的流行病學家,何美鄉認為:「我們常常需要透過探討那些無法挽回的生命,來預防更多早發的死亡。」她表示,從經驗來看,死亡案例與施打疫苗掛上關聯之後,一定會嚴重打擊施打疫苗的進度;但知識告訴她,「只要沒有超出預期的死亡人數,一定要讓更多的長者繼續施打疫苗,才是挽救生命之道。」

打疫苗與否,都可能造成遺憾…?打疫苗前看看下一頁的醫師建議說明,才更能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打與不打之間的抉擇,需要民眾與家人更慎重地溝通與承擔

「其實上了年紀,很多老人家是前一刻還好好的,然後,說走就走。」重症醫師陳志金就對此在自己的臉書中發文,雖然數據顯示,感染新冠肺炎後每5人就有1人死亡,而施打疫苗後死亡的數據目前落在每10萬人中6人死亡,對於一般人來說,即使知道是巧合,情感上仍然難以接受。而另一個遺憾情緒的重擔,則是對於是否讓長輩打疫苗的決定的「後悔」。

陳志金醫師舉例,假設長輩因為打疫苗而死亡,子女會想著「早知道就不要去打疫苗了」,甚至會自責是自己把長輩害死;而如果長輩因沒有打疫苗、感染新冠肺炎而病逝,子女同樣會內疚「早知道就讓長輩去打疫苗了」。更有甚者,家裡的兄弟姊妹若意見不一致,還可能互相責怪對方,當初為什麼要做那樣的決定。

「為了避免這種『早知道』的遺憾,為人子女的決定,確實不容易。」因此陳志金醫師也提醒,對於疫苗的了解要選擇可信的資訊,不要聽信謠言、也不要被大量報導嚇到,對疫苗有多一點認識、與家人充分溝通之後再做決定,並承擔結果,才能避免自責一輩子的憾事。

家醫科醫師陳崇賢醫師則於臉書分享一例個案,6/17時有民眾帶著年邁的母親來諮詢新冠疫苗,本來已有意願施打,但出門前卻又臨時反悔,怕自己打了反而會「出事」。如同「安慰劑效應」,若一直抱持著這類的負面思考,即使施打完疫苗有產生抗體,其中的不良影響也有可能會被放大。

陳崇賢表示,他可以幫忙解答疑問,但「最後還是要你們自己決定,沒有人可以幫你做主。」重點仍是在於民眾有沒有去仔細地了解過疫苗的好處、壞處。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6/16時以當時的資料進行分析,80歲以上的長者,不打疫苗得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0.0172%,對比起來,打疫苗的死亡率從0.0046%到0.0092%。

王明鉅則表示,雖然對這些高齡者及洗腎患者等較嚴重的族群,讓他們及早施打疫苗是希望能保護他們免於受到新冠病毒的威脅,立意良好,不過死亡風險算不算高,仍由大家判斷。不論有沒有接種疫苗都有風險,或許接種與否只能由承擔風險的民眾自行決定。

慢性病長者打疫苗沒問題,但有些人真的別急著打!下一頁醫師提點更多疫苗接種前後注意事項


疾病急性期別急著接種!施打疫苗後出現這些症狀盡速就醫

對抗新冠肺炎到底需不需要疫苗?其實,疫苗除了減少感染機會,也有助降低重症化的機率,尤其高齡長者是重症的高風險群,因此更需要疫苗的保護。此外,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後,就能產生「群體免疫」,不只能讓病毒的傳播速度下降,還可以讓少數沒有免疫力的個民眾,免受病毒感染。因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建議民眾千萬不要害怕,由於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及死亡,仍應及早施打。

雖然高齡者盡速施打疫苗能得到較好的防護力,不過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黃柏堯主治醫師表示,若本身已狀況不佳,正處於一些疾病的急性期,比方說有發燒、嗆咳、泌尿道感染、感冒、急性感染情況等情況,就不建議施打。等到治療結束,確定急性感染一個星期後再進行疫苗施打比較安全。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解釋,打疫苗有如小型免疫戰爭,若身體已經滿目瘡痍,就會禁不起新的戰爭。此外,不過穩定的慢性疾病(比方說尿毒症、心臟瓣膜疾病、慢性肝炎、化療後的癌症等)仍然可以施打。

若有所擔心,則在施打疫苗前先與醫師進行討論、商量與評估,了解了疫苗的效益與風險後,再去進行接種較為妥當。

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也提醒長輩,因為近期天氣炎熱,若在高溫狀態下等待,應該要每30分鐘補充200~300c.c的水分,以免因為血液變得黏稠引起血栓、中風、心肌梗塞,並且要離異預防中暑。

而接種疫苗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由於急性的過敏都發生在30分鐘內,因此打完疫苗後要當場休息30分鐘,並且密切留意,避免過敏性休克。

回家後,朱柏齡建議,若接種後持續發燒超過48 小時,或有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嚴重過敏反應,應速就醫。

黃柏堯則表示,若初期沒有症狀仍可以持續觀察1個月。若在打完48小時內有出現症狀的話,建議至少觀察1個星期。

參考資料:

  1. Michelle Ho

  2. Michelle Ho-2

  3. Icu醫生陳志金

  4.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5. 王明鉅

  6. 王明鉅-2

  7. 江守山醫師


原文引自:接種疫苗死亡風險高?長輩到底該不該打疫苗?專家詳列數據探討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