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台灣駐美機構改名是嚴重挑釁/李慶平

李慶平(前海基會副祕書書長、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劉國深日前發表了對現階段兩岸關係的看法,“兩岸到了極限爆炸的邊緣,只要有足夠的火源,兩岸就會發生極限爆炸。”

劉教授的判斷應值得重視,因為火源可能來自台海的擦搶走火,也可能是美、中、台三方微妙關係間,任何一方踩到另一方的最後紅缐。

過去四年,美、中、台關係是四十年來,三方關係在本質上變化最大的時候。由於中國大陸國力的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美國,尤其在特朗普執政四年,大幅度改變了對亞太的戰略;對中國大陸由接觸轉為對抗,而此一對抗是全方位的,包括經貿、關稅、高科技、軍事、人員來往等。

美國對台政策則由糢糊到清晰,運用美參眾兩院通過多項友台法案表達國會的意見,使原有的美台關係邁向相當清晰的“準外交關係”。

近日美參眾兩院78位美國國會台灣連缐(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成員,聯名致函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建議推動台灣駐美機構更名,將現有名稱由“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改為“台灣駐美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台灣“外交部次長”曾厚仁證實是“進行中的案子”,“一直是我們努力方向”。如果成為事實,美、中、台微妙關係將再面臨一次嚴重考驗。

筆者在1979年前後,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曾在駐美大使館及駐美代表處工作。1979年1月至2月,經“我方”代表團“外交部”楊西崑“次長”、“駐美公使”胡旭光、一等祕書程建人及省新聞處處長趙守博,與美方國務院主管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郝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主管台灣、中國大陸及蒙古事務副助理國務卿蘇利文(Roger Sullivan)、“中華民國科”科長費浩偉(Harvey Feldman),雙方會商“斷交”後駐對方機構的名稱、權利、義務、“凖外交”特權及軍售等問題。

美方先提出美國在台灣機構名稱,中文是“美洲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我方”不同意,後美方將中文改為“美國在台協會”。

至於“我方”駐美機構,美方建議可仿照他們的“美國在台協會”的模式,提出“我方”的構想。“我方”最先提出“中華民國在美協會”(Republic of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但美方不接受。後“我方”提出“北美事務協調局”(Coordinating Bureau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美方亦未接受。最後美方同意“我方”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而英文是(The Coordinating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

1979年“我方”未接受美方建議用“台灣駐美協會”(Taiwan Institute in America),是因當時中共一直對外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我方”用“台灣”有自我矮化之嫌,另用“台灣”,會被有心人所利用。

克林頓任美國總統時,“我方”駐美機構改名為“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當今要改名為“台灣駐美代表處”,以民進黨的台獨政治主張,正合其意。

但當前必須嚴肅考慮到台灣現階段本身的安全問題。兩岸之間現正處於凖戰爭嚴峻狀態,在美新任總統就任之前,美國內部疫情排山倒海,醫療體系瀕臨崩潰,內政問題連環追撞,特朗普政府內鬥跡近失控的交接階段,來處理此一極為敏感問題,是火上加油。萬一墜入如劉國深教授所言,有了足夠的火源,而產生兩岸難以控制的局面,就沒有回頭路了。

民進黨政府現在配合特朗普政府狂燥對中國大陸推動具挑釁的“名稱”議題,選對了恰當時間嗎?若戰火就此點燃,民進黨政府要怎樣對台灣老百姓的無底線犧牲,交代責任?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