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循環經濟 環保署借重日本經驗

環保署近日邀請產官學界組團前往日本,參訪日本「循環經濟-廢棄物資源化」做法。環保署表示,日本政府、企業與民間都有共識全力投入,加上棄物再利用的專業技術到位,是日本推動循環經濟有成效很重要的原因,值得台灣學習。環保署強調,台灣若能像日本上勝町小鎮一樣,做到45種垃圾分類,並讓回收資源再利用,垃圾自然會減少。 我國廢棄物進口量大增,引發各界熱議,環保署10日召開「日本循環經濟參訪報告記者會」,希望借重日本的經驗,提供台灣參考。 環保署今年八月率團前往日本,了解日本廢棄物資源化的做法,從上游回收到中間廢棄物處理過程,乃至於最終東京都廢棄物填海造島,都參訪了一遍。 像是日本環保小鎮上勝町高達80%的垃圾分類回收、「NAKADAI中台」以全新商業模式整合回收業,並透過文創走出新路;「AMITA阿米達」廢棄物再利用、「日礦」電子廢棄物回收、「太平洋水泥」運用廢棄物作為替代燃料等,都讓台灣參訪團留下深刻印象。 環保署主任秘書蔡鴻德表示,台灣的垃圾分類還有努力的空間,此外,日本廢棄物處理精煉技術非常專業,這方面台灣還沒辦法做到,都是要學習的地方。蔡鴻德:『(原音)我們可以走到説整個循環經濟讓它起以後,我們的垃圾量就會變得很少,這是我們要追求的,上勝町為什麼叫好?台灣資源回收率52%,距離(上勝町)80%還有一段距離,這是我們要學習的,你前面做得越好,後面它分出來、可以再利用的東西就越多。』 參訪團成員之一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表示,台灣資源回收利用的市場還不夠大,政府如何透過政策法令,鼓勵更多企業投入相關技術的提升,加上民眾落實垃圾分類,才能有效創造循環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