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解隔恐讓陽性個案到處散播病毒?專家建議:可再做一次血清、快篩

今(22)日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12日指揮中心祭出提早解隔政策,但專家憂恐讓陽性個案到處散播病毒。(攝影/趙世勳)

國內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從防疫旅館、桃園機場、西堤銀行群聚、高雄港,再到桃園電子廠移工群聚,今(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2例本土及48例境外移入。

也因為春節返鄉人潮眾多,前陣子境外移入個案大增,擔心醫療量能不足,指揮中心12日才宣布,只要確診時Ct值高於30且無症狀、N抗體陽性、2次採檢Ct值大於30,就會判定為舊案,將可解除隔離。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考量國內疫情擴大,避免舊案占用醫療資源,因此專家小組也增訂解隔標準,確診者只要初次採檢Ct值大於30,並符合3條件就研判為舊案,包括沒有COVID-19相關症狀、N抗體陽性且2次PCR採檢Ct值高於30或陰性,將不用在醫院關10天。

這些提早解隔的個案解隔後,僅需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且無須再通報區指揮官。不過有專家及不少民眾也擔心,如果個案還具有傳染力,是否容易成為破口?民眾該如何自保?

(更多相關新聞:Omicron不易重症...但25%患者出現「腦霧」症狀》專家:做到這件事就不用太擔心 )

專家:提早解隔個案可再做一次血清、快篩

有專家建議,像這些Ct值超過30要解隔的個案,其實可以再幫他們做一次血清檢測,看個案的S(打疫苗後抗體)跟N(感染後抗體)的抗體高低、被感染後產生抗體的狀況為何,若S跟N抗體很高、Ct值30幾,等於傳染力不會太高,把口罩戴好就可以。

不過對此,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其實做法有很多種,老實講以Omicron來說也不一定要,如果一定要高規格,也許可以在解隔前再做一次快篩,這是有必要的。」他表示,其實可以鼓勵民眾在解隔前做一次快篩,自主健康管理一週之內再做一次快篩,如果是陰性大概就可以很安心了。

為什麼做快篩就好?

陳秀熙解釋,「因為快篩只是要防止個案的Ct值從30又降到20以下,如果沒找到這群人的話就沒關係。」他認為,若是一定要用PCR或是血清抗體檢測,對有些民眾來講也不是這麼方便,用快篩會相對方便許多。「台灣應該要去適應零星個案找到後回溯採檢,如果沒有很多接觸者感染,大家也應該慢慢接受,方法有很多種,只要能找到高病毒的變異量都可以。」

專家認為民眾可在解隔前再做一次快篩,或是血清抗體檢測。(攝影/趙世勳)

Omicron確診個案陰轉陽小於1%

陳秀熙表示,近期哈佛大學以NBA球隊為例做了一項研究,「研究發現Omicron潛伏期3天,病毒量最高是在第3天,在第5天時Ct值大於30的大概佔一半,一直到10天之後,Ct值小於30的就剩非常少了。」

陳秀熙認為台灣也可參考這項研究結果,「最主要是因為Omicron本身在5天後Ct值一半以上就會降到30以上,我是覺得以Omicron來講降到30以上,只要不是Delta,其實傳播力真的會減弱,這是Omicron這隻病毒的特性。」

他進一步指出,Omicron雖然感染個案較多,但康復速度確實也有增快,「增快後即使確診個案真的有出現陰轉陽的現象,據我們的估計大概都是小於1%,這1%跟Delta不一樣,因為Delta具有傳染力,可是Omicron在一段時間後其實傳染力沒有那麼強,最主要是強在前期。」

陳秀熙也提到,日本最新的研究也顯示Omicron在10天後傳染力會減弱,「就算都有涵蓋到無症狀個案,其實這些人對社區影響真的不大,跟以前Delta完全不一樣,民眾應該要改變這個觀念。」

「自我快篩」比停班停課更有效

台灣藥品行銷管理協會發言人、藥師沈采穎也認為,目前台灣感染源已有多條,「未來在很難找出感染源頭時,只能靠著普遍的自我快篩,找出無症狀感染者或者初期有症狀患者,可以減少病毒擴散的可能,相形之下比起停課、停班或禁止營業等隔離方式,可以降低對整體經濟影響。」

沈采穎表示,「自我快篩」對病毒含量高的民眾來說,對未來若出現社區感染,但不打算影響到大家的生活作息,有效防止這些人出門進一步散布病毒,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

更多信傳媒報導
18歲公民權修憲案》下會期院會表決 侯友宜喊贊成 國民黨團繼續缺席
美荷建議運動員攜帶這款手機 北京警告冬奧選手若批評中國將被取消資格
芯潮流成立後援會 徐巧芯轟周玉蔻「稅金小偷」 預告下週還有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