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都記不得怎麼辦? 5招與失智症患者友善溝通小撇步
記者李善美台北報導
民眾常常難以發現家人罹患失智症,主要原因為失智症與正常老化難以區分,導致民眾容易造成誤解,或是失智症的疾病進程緩慢不易發覺等原因造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劉建良醫師表示,正常老化與失智症最大的區別在於,失智症患者會健忘,且經提醒都記不得,而且本來會用的電器產品可能突然就不會用了,例如:遙控器,洗衣機等,這就很有可能步入輕微的失智。劉建良指出,當家人出現失智症徵兆時,建議照顧者使用「STE2P友善溝通」口訣,微笑、溫柔並保持耐心地與患者互動。
台灣至目前為止,已累計約32萬位失智症患者,根據研究統計,到民國150年,可能會有93萬人罹患失智症,在往後近四十年的時間將會成長三倍。劉建良說明,失智症病患會一直退化,但他們的感受仍在,只是記憶力不好,同時會出現認知與精神行為表現不彰,甚至身體衰弱的情形。當患者精神行為不佳,往往會表達出激動或暴躁的情緒,但這些情緒有時候可能是因為照顧者造成的,例如:強迫失智症患者不能做某些事。他建議,照護者有時候可以試著給患者一些空間獨立做些安全簡單的事,而非干涉,透過讓他自由做事,來讓照護者達到放鬆,也能讓患者情緒平穩,但如果面對患者無法達成的要求時,也應適度拒絕。劉建良也提醒照護者,有時候失智症患者走路會不太穩,應注意避免跌倒的問題發生。
由於失智症病患與照護者互動十分不易,為能更順暢溝通,劉建良醫師團隊與國健署合作開發了「STE2P友善溝通」口訣,專門用於失智症患者與照護者間的溝通。劉建良醫師說明,S代表Smile,強調需要跟失智症患者經常透過微笑讓互動效果變更好,心情也會變美好;T代表Thanks,謝謝,什麼都說謝謝,謝謝對方幫你做事;E代表Eye contact,要有眼神接觸,可協助保持專注,但要注意眼神接觸時,需要跟失智症長輩在同一高度;第二個E代表Embracing the moment,擁抱當下時空背景,個案常常會轉換時空背景,例如有時候他會突然說他要回家,此時如果詢問年齡,就會清楚病患身處的時空背景,照顧患者感受,他們會更穩定;P指Patience,代表耐心,千萬不要讓病人覺得很糟糕,多讓病人表達,即便病患問重複的問題也應保持耐心,但不管他們問幾遍,都要回答一樣的答案,不能因為一直重複回答而隨意回覆,當用了以上溝通技巧都沒有幫助後,便應求助相關專科醫師。
除了溝通的五種應對方式外,劉建良也提到四大支柱,包括站立、觸摸、對話與注視,如能同時善用STE2P,將能達到人性照護的目標。同時,在失智症預防上,劉建良也呼籲,預防應從發病前三十年開始預防,不要等到開始有失智症症狀後才進行。
財團法人新北市大澤教育基金會發現失智症病患與照顧者背後的不易,因此與新北市私立永和民權社區長照機構舉辦長青健康醫學教育講座,邀請來為民眾演講「談溝通互動技巧:失智症的人性照護」。已有近八年失智症患者照顧者經驗的曾先生表示,今天的講座對照顧方有很多收穫 ,特別是當失智症患者重複問問題時,應該怎麼回答,如果能夠常常有這樣的講座,收穫會很大。另一位參與民眾葉小姐也提到,她的妹妹也罹患失智症,過去溝通常常會容易吵架,透過講座,讓她學會應用劉建良醫師所提,試著先微笑、溫柔並保持耐心。
新北市私立永和民權社區長照機構連麗珠主任則表示,在今天的演講過程中,看到醫師、長輩與家屬的互動,示範溝通技巧,現場反應熱絡,也讓長輩家屬看到一些問題,在失智照護上,溝通確實是感受到照顧壓力最大的原因,因為不了解失智長輩正處在何種情況下,讓許多照顧者感到困擾,而照護者可能也會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對方需要什麼,過程中帶著自己的互動和期待,因此兩方處在不同情況下,導致溝通無法交集,希望往後也能有類似的活動,充實有關失智症照護技巧,並重複練習。
財團法人新北市大澤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葉曉姍表示,本次有將近40位長者與照顧者參與,講座對在地長者,特別是失智症患者與照顧者推動成效卓著,對照顧者而言,希望能夠提供他們正確的照護技巧,並能獲得適當喘息的時間;對患者而言,更能了解自己的身體情形,並因應醫師講座所授,實踐於日常。大澤教育基金會長期推動及贊助長青健康醫學教育講座,希望協助新北市的弱勢族群與長者,能過透過醫師講座了解保養身體、醫學健康知識,以此從個人推廣到家庭,進一步推動社區健康促進,歡迎有需要的長者照顧團體和基金會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