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覺!「瓣膜性心臟病」輕忽這些症狀 死亡風險高

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心臟衰竭與心臟病盛行率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瓣膜性心臟病」需要接受介入性治療的情況越來越多。而這近年來微創與經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都有突破性表現,多元化的治療技術整合已成為未來的趨勢。臺大醫院在先進的瓣膜治療技術。有鑑於此,臺大醫院心血管中心積極整合心臟內外科團隊,進一步發展特殊的整合治療門診,提供精確的瓣膜疾病診斷。

圖/TVBS
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瓣膜性心臟病成因,主要是心臟瓣膜鈣化或退化,引起心臟瓣膜打不開或關不緊,另外就是心臟衰竭導致心臟瓣膜功能不全,再來就是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瓣膜功能不全。」

臺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副教授王植賢:「心臟瓣膜其實還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例如說像心內膜炎細菌它跑到心臟裡面去,把瓣膜吃穿了吃掉了,造成心臟瓣膜的閉鎖不全,這是一類那還有另外一類,是在一些過去臺灣衛生條件比較差的情況,或者是像現在我們還有一些東南亞國家等等,衛生條件比較差的時候,小時候發生過感染,那這些感染長大以後會變成風濕性心臟病。」

風溼性心臟病也會造成瓣膜狹窄,硬化或閉鎖不全,像這一類的狀況屬於感染性的問題。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助理教授林茂欣:「瓣膜性心臟病一般照護,其實跟我們照護所有其它心臟疾病,幾乎很像是差不多,也就是說平常我們在平常的飲食,或運動上面,飲食上面就要少油少鹽,然後盡量一些三高,要好好控制。」

圖/TVBS
圖/TVBS

瓣膜性心臟病症狀 胸悶胸痛、走路呼吸急促。

民眾如果發現會有胸悶胸痛,或是走路會出現呼吸急促現象發生,就必須要提高警覺可能你已經有瓣膜性心臟病症狀出現。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助理教授林茂欣:「瓣膜性心臟病 我們就會依照病人症狀,還有我們從一些影像學上判斷,去看他目前屬於什麼樣的階段,如果還是輕中度的一個階段的話,我們當然會先以藥物治療為主/在臺大醫院目前有一些微創治療,包括我們可以經導管方式去置換瓣膜,或是經導管方式去修補瓣膜。」

醫藥記者蔣志偉:「傳統外科手術可以完整處理各種瓣膜問題,持久度高,然而因為要開胸,恢復期較長,年老或是病況複雜的病人常常不願意嘗試。目前已有微創瓣膜手術,心臟內外科合作,利用心導管的方式來修補或是置換瓣膜。」

臺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副教授王植賢:「先天性這些瓣膜疾病其實在年輕時候,可能二三十歲,甚至於在孩童時期可能就被發現,那年紀越大才產生大部分就屬於後天型,後天型主要還是來自於退化性疾病,我們人年紀慢慢越來越大,心血管會鈣化瓣膜也會鈣化,所以可能會導致這些瓣膜的狹窄,或者是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或者是因為冠狀動脈心臟病這些其它因素,導致於心臟慢慢衰弱。」

圖/TVBS
圖/TVBS

醫師指出,人的心臟有四個瓣膜,分隔各個腔室和血管。瓣膜就像是心臟的門,如果有退化和功能不佳,開合不良,就會影響血液流動造成心臟功能不佳。

臺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教授陳益祥:「瓣膜性成因有很多,包括先天性還有後天性,那通常會有症狀因為會喘,甚至於腳會腫,這樣情形出現大概有警訊出現,所以必須要求醫,當然求醫最好的方式是走什麼路,走心臟超音波或是聽診,聽到有怪怪聲音,再做更詳細檢查。」

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心臟病及心臟衰竭的盛行率也逐漸增高,瓣膜性心臟病須接受介入性治療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近年來微創及經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日新月異,而新的瓣膜醫材推陳出新,多元化的治療技術整合已成為未來的趨勢。

更多 TVBS 報導
打第3劑莫德納「突呼吸困難」送醫亡 婦人解剖死因出爐
加拿大東部逾百名年輕人染神經疾病 家屬批政府隱匿病因
肥胖者染疫死亡風險高! 研究:康復仍有慢性新冠症候群
皮膚搔癢難耐抓到破皮蕁麻疹找上門 醫師警告:注意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