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台灣寒地戰士》當你忙追雪「偽出國」 武嶺正有國軍帶著步槍滑雪

近期連續幾波超級寒流,全台有多處高山銀白一片,加上受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無法出國旅遊,上山賞雪就成為「偽出國」的新選擇;趕上這波下雪熱,軍媒日前先後發布海、空軍高山雷達站官兵的雪地戰備照,罕見畫面引發熱議。不過實際上國軍在高寒、極凍、雪地環境,執行作戰、救援任務已行之有年,對部分營區來說,降雪更是再正常不過的景況。

軍媒照片拍攝地點是在國軍北部山區的高山站台,這些地處偏遠的營區是我國禦敵的重要耳目,24小時掌握周邊海、空域動態。正因為具有整體戰略運用意義,在此除了操作雷達的專業單位,還有獨立的警衛部隊,也就是畫面中擔負衛哨或執行營安演練的海、空軍憲兵。

20210114-海、空軍高山雷達站地勢高、位置偏遠,營區終年壟罩在低溫等雲霧繚繞中,生活機能不便,卻是國軍24小時對周邊海空域動態的耳目,亦擁有獨立警衛部隊。近期寒流來襲,軍媒即發布一批高山雷達站官兵的雪地戰備照。(取自青年日報)
20210114-海、空軍高山雷達站地勢高、位置偏遠,營區終年壟罩在低溫等雲霧繚繞中,生活機能不便,卻是國軍24小時對周邊海空域動態的耳目,亦擁有獨立警衛部隊。近期寒流來襲,軍媒即發布一批高山雷達站官兵的雪地戰備照。(取自青年日報)

海、空軍高山雷達站地勢高、位置偏遠,營區終年壟罩在低溫等雲霧繚繞中,生活機能不便,卻是國軍24小時對周邊海空域動態的耳目,亦擁有獨立警衛部隊。近期寒流來襲,軍媒即發布一批高山雷達站官兵的雪地戰備照。(取自青年日報)

高山站台取其高山二字,整年都處在低溫、潮濕且雲霧繚繞的天氣型態下,冬季下雪基本上是常態。也因營區型態高度孤立,一旦遇襲只能仰賴自身兵力防禦、反擊。因此,不下雪時擔負戰備重任,下雪時亦然,應非故意擺拍的作秀畫面。

國軍唯一的寒訓基地

除了高山站站以外,和雪關係最密切的國軍駐地,非位處合歡山、海拔高度3110公尺、含氧量僅平地3分之2的陸軍「武嶺營區」莫屬。身為國軍唯一的寒訓基地,無論海拔高度、周邊山勢地形地貌,乃至下雪後情況,都使其具備相當「寒訓」能量;此在國內屬特種作戰範疇,撇開前面提到的雷達站警衛部隊,大概只有特戰部隊,甚至更高階的特勤隊才會有雪地作戰需求,而營區則歸陸軍航特部特訓中心管轄。

提到武嶺營區的歷史,可追溯至1960年,當時還沒有現稱的武嶺營區,而是「陸軍山寒地作戰訓練中心」,由此可知國軍數十年來,都保有雪地、高寒地作戰的訓練能量和基礎設施。

20210114-位於合歡山、海拔高度3110公尺的陸軍航特部特訓中心「武嶺營區」,是國軍執行雪地、高寒地作戰和救難訓練的重鎮,也是除海、空軍高山雷達站,最有機會碰到下雪的營區。(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20210114-位於合歡山、海拔高度3110公尺的陸軍航特部特訓中心「武嶺營區」,是國軍執行雪地、高寒地作戰和救難訓練的重鎮,也是除海、空軍高山雷達站,最有機會碰到下雪的營區。(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2位於合歡山、海拔高度3110公尺的陸軍航特部特訓中心「武嶺營區」,是國軍執行雪地、高寒地作戰和救難訓練的重鎮,也是除海、空軍高山雷達站,最有機會碰到下雪的營區。(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陸軍高寒地作戰師資班」

近年曾曝光的雪訓班隊,如「陸軍高寒地作戰師資班」,訓練內容是讓學員在零度左右,穿著全白的雪地作戰服裝、頭盔套上白色盔布,學習如何使用滑雪裝備並能操作連續動作(向左、向右、向後轉);以及特戰技能類的直升機滯空下降、山寒地地障超越、工事構築、野外求生、戰傷急救、傷患後送等技能。當中有部分技術一樣用於平地,但位處雪地環境、低溫時,能否與以相同標準操作,就是班隊訓練重點。

當具備基礎雪橇操作能力後,還要進一步挑戰攜帶步槍的武裝滑雪,這些課程都是終年生活在亞熱帶地區的國軍官兵,除非親身走一遭,否則很難實際體會的景況。至於前面提到的白色作戰服、盔布,自是希望人員在雪地環境下,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偽裝。

甲車前推部署,待命「破冰」

此外,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極端天氣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過去10多年間,台灣深受其害例子不勝枚舉,災害防救已成為國軍當前的核心任務之一,不同類型的救災訓練班隊及針對雪地、高寒地搜救技能的建立,也因此孕育而生。

除了投入人力搜救,重型裝備協助「破冰」,也成為另一具特色且期間限定的任務。陸軍10軍團裝甲586旅在冬季派出所屬CM-21甲車上山,平時停駐在武嶺營區,官兵一邊待命一邊熟稔在低溫下如何操作甲車、維持車況,甚至要能在雪地行駛,因為CM-21被預置在當地,賦予的正是透過12噸車重和履帶,透過碾壓方式排除路面結冰或積雪,使一般車輛能安全通過的任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高寒地作戰師資培訓及甲車上山資訊這1、2年內已較少由軍方披露,執行成效如何,外界不得而知。

20210114-除派遣人員遂行雪地、高寒地救援工作,近年還曾曝光區域內裝甲旅,每次至少調派兩輛CM-21甲車進駐武嶺營區,待命以10多噸車重和履帶執行「破冰」任務,確保往來車輛能透順利通行。(取自青年日報)
20210114-除派遣人員遂行雪地、高寒地救援工作,近年還曾曝光區域內裝甲旅,每次至少調派兩輛CM-21甲車進駐武嶺營區,待命以10多噸車重和履帶執行「破冰」任務,確保往來車輛能透順利通行。(取自青年日報)

除派遣人員遂行雪地、高寒地救援工作,近年還曾曝光區域內裝甲旅,每次至少調派兩輛CM-21甲車進駐武嶺營區,待命以10多噸車重和履帶執行「破冰」任務,確保往來車輛能透順利通行。(取自青年日報)

「高寒地救援訓練班」

除了甲車前推部署,另一個同在武嶺營區進行的訓練班隊,則是專門強化官兵搜救能量的「高寒地救援訓練班」。根據軍方資訊,人員訓期會接受滑輪拖拉系統上升、下降轉換的訓練,因為待救者位置可能有千百種,搜救者利用垂降技術抵達所在之處,就有很大可能要運用滑輪拖拉,協助其通過困難地形,移動至車輛能夠收治後送的位置;器材架設速度快慢、裝備操作熟稔程度,都直接影響救援時間,至關重要。

其他如野外求生等技能,都是山域活動得要具備的能力。在最後的綜合鑑測中,學員將在模擬山難情況下執行救護,驗證訓期所學之技能;和作戰訓練不同的是,救援訓練除了特戰部隊外,一般單位都能遴選官兵派訓,廣儲基層搜救能量。

20210114-面對救災救難環境、狀況千百種,國軍在武嶺營區就有「高寒地救援師資班」,專門培養人員建立在高海拔、惡劣天氣下,執行搜救任務的能力;其中滑輪拖拉系統,更是協助待救者脫險的重要裝備與技術。(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20210114-面對救災救難環境、狀況千百種,國軍在武嶺營區就有「高寒地救援師資班」,專門培養人員建立在高海拔、惡劣天氣下,執行搜救任務的能力;其中滑輪拖拉系統,更是協助待救者脫險的重要裝備與技術。(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面對救災救難環境,國軍在武嶺營區的「高寒地救援師資班」,專門培養人員建立在高海拔、惡劣天氣下,執行搜救任務的能力;其中滑輪拖拉系統,更是協助待救者脫險的重要裝備與技術。(取自中華民國陸軍臉書)

高山站台雪地戰備照背後的隱憂

國軍除在進行在雪地、高寒地作戰和救難上的訓練,有基本的雪地作戰裝具;但若像高山站台等終年低溫、下雪正常的偏遠駐地,如海、空軍雷達站,官兵仍以制式海陸虎班數位迷彩或國軍上一代大迷彩禦寒外套,是否保暖?

甚至,官兵訓練時趴在雪地上出槍試瞄,是否會因材質不防水,爬起來會身體濕一片,又或者軍靴在雪地上奔跑易滑;更有甚者,綠色迷彩在白色雪地裡的偽裝能力能有多少,接戰時,是否因此變成活靶,都是值得探究的問題。雪地裝備之於國軍或許冷門,但有沒有從特戰訓練領域延伸至警衛部隊的需求,答案應該非常明顯。

新新聞1767期
新新聞1767期

新新聞1767期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傷亡貫穿2020!從M41A3翻覆盤點國軍戰車現況 裝甲兵出身的他是關鍵嗎?
相關報導》 有望大環境逆風添少將?憲兵未來剩205指揮部為上校缺 恐掀派系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