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天氣的脾氣

作者:賈新興 (氣象專家)

9月8日凌晨一顆熱帶性低氣壓形成,它是泰利颱風的前身。一天後在溫暖的洋面和良好的大氣環境下,它變身為泰利颱風。

根據美國海軍對泰利颱風第一報路徑,遠遠地看到它朝臺灣恆春半島和巴士海峽間而來。

此時,媒體斗大的標題:「熱帶低壓今明恐形成颱風泰利,13日影響臺灣」

這是超前4至5天的預報情資,之後隨著預測資料的更新,預測的路徑也一路往北調整,從臺灣尾、台東、花蓮、宜蘭、東北角,最後是從釣魚臺海面北轉。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9月8日新聞 的標題在詮釋颱風路徑上忽略了颱風路徑預報的不確定性,而各國官方路徑圖也無法呈現颱風路徑預報的可能誤差範圍。

因此,有必要真正了解颱風預報產品的特性!

各國官方路徑預報圖是怎麼產生的

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讓氣象預報人員逐漸倚賴客觀的電腦模擬結果。

長期的統計上確實也顯示,各種電腦模擬結果的系集(ensemble )平均會比單獨參考單一模式的預測表現好。

氣象預報人員在分析研判各國電腦預測資料、自身的小範圍(區域模式)電腦模式預報資料,最後經過氣象預報人員的分析討論後,做出最後的官方預報路徑。

但是,這個官方路徑預報圖,基本上和天氣預報的本質是不符的!

天氣的脾氣

簡單說,天氣對觀測資料的準確度相當敏感,這就是天氣預報的本質,我稱它為「天氣的脾氣」!

一朵雲的生成移動、一陣風的吹拂、一滴滴的雨下來,基本上都遵循牛頓的運動定律和熱力學定律。

如果有了初始的完整觀測資料,對於真實大氣的運行完全掌握時,我們就可以做出正確的預報。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儀器量測都有觀測誤差,再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詳細的觀測資料,例如廣大的洋面上或是人跡罕至的地區都欠缺觀測。

此外,對於大氣細微的變化,例如一朵雲內的成分和結構,颱風中心內部的構造上,誤差也會逐漸被放大。

這也是為什麼科學界,在颱風接近時會進行飛機的觀測計畫,就是希望能對物理的現象瞭解更透測。

簡單來說,天氣的預報是無法百分之百的精確,至少在目前的科學能力上是如此!

一般的情況下,3天左右趨勢會逐漸明朗,是否會影響臺灣、影響的程度或是會不會登陸都需要更近一點的時間才能判定。

以這次泰利颱風的案例可以發現,路徑的預報變動度大。因此,要做為決策或是採取應變作為時,千萬不要定錨在舊的消息中,要採取相關的防颱減災作為時,也必須要瞭解「天氣的脾氣」,要隨時更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