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日本經濟的外籍能手們,如今正成為最先被捨棄的一群

作者:張卉青 Olivia/有夢想再苦都能笑著活。

「工作還順利嗎?一切正常嗎?沒被放無薪假吧?」

這幾句話,成了最近在日本的外籍勞工們,彼此打招呼的慣常用語。

從今年 2 月開始,在日台灣人的 facebook 社團裡,更陸陸續續出現一片「被裁員」或是「被放無薪假」的哀號聲。有人仍期待安倍政府的10 萬日圓補助金和勞工保險的薪水津貼,能幫自己渡過這就業寒冬;有的則像是被愛情傷透了心的女孩,狠下心頭也不回地「和日本分手」,準備回台灣。

這是繼 2008 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以來,日本再次進入大規模的經濟風暴。眾多產業停滯,飯店、餐飲紛紛破產倒閉,失業人口更是迅速攀升。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資料顯示,截至 3 月為止,日本完全失業者為 176 萬,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2 萬多人,失業率來到 2.5%。瑞銀證券更大膽預測未來日本失業率將衝破 4%,之後才會緩慢遞減。

當中又因受創較深的產業如製造業、觀光業、外食産業等,均是近年大量聘雇在日外國人的產業。因此日本這波失業潮,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極可能是外籍勞工。前述日本總務省的調查中,並指出一個更大的隱憂:在日本的兼職、臨時工等「非正規勞動者」人數高達 2150 萬,但 3 月較 2019 年同期減少了 26 萬,4 月的情況則極可能更糟──這類相對更不受保障的工作型態,正是無數日本外籍工作者的「常態」。

至於外籍勞工人數近年為何在日本迅速攀升?其實和 2015 年日本政府的一項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圖/張卉青提供
圖/張卉青提供

「一億總活躍社會」 試圖挽救脆弱化的就業市場

2015 年,日本政府為了解決國內少子高齡化造成的勞動力不足問題,打出了「一億總活躍社会」的政策口號。「一億總活躍社会」意指,創造全國一億人口都能活躍於社會的環境。強調「帶來希望並強有力的經濟」、「能夠編織出夢想的育兒支援」、「能夠安心的社會保險」,並以此作為安倍政府的「新・三支箭」。

但口號打得再響亮,短期內依舊無法挽回日本社會青壯年人口持續下降的勞動參與率。反倒促成高齡長者進入勞動社會的加速發展。

日本的就業市場「高齡化」有多嚴重?根據厚生勞動省在 2015 年頒佈的白皮書,對 60 歲以上的就業勞動者進行分析, 60~64 歲有 534 萬人(62.2%)、65~69 歲有 399 萬人(41.5%)、70 歳以上則有 330 萬人(13.7%)。 1970 年時,日本 65 歲以上的勞動人口不過 230 萬人,到了 2015 年卻成長到 729 萬人,也就是說在 45 年間成長了 3 倍之多。

也因為高齡者大量進入勞動人口中,讓原本靈活度和效率就不算高的日本社會更加脆弱。日本政府為了解決這項問題,於是開始大量放寬外籍勞工的限制,以利於支撐起這個脆弱的社會。現今,外籍勞工以每年 20 萬人進入勞動市場的速度,不斷向上成長。2018 年在日外籍勞工人口已達到了 146 萬 463 人,其中以中國籍勞工人數最多。

圖/張卉青提供
圖/張卉青提供

汽車產業重創,外籍勞工生計堪憂

這次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一般民眾或許對日本「觀光產業」及「外食產業」的崩壞特別有感,但其實日本的汽車產業也受到很大波及:由於全球民眾外出的意願下降,買車的需求也跟著銳減。今年 3 月,根據國際汽車工業連合會(OICA)的報告,日本國內汽車銷售量跟去年同期相比,衰退了 9%。雖遠不及疫情爆發較早的中國(衰退 43%)和美國(衰退 38%),但安倍政府於 4 月 7 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國民「自肅」不出門的比例逐漸上升,短期內恐怕更難以看見汽車產業的景氣回升。

其中,豐田汽車於 5 月 12 日召開記者會,發表 2020 年 3 月決算說明會時,社長豐田章男表示此次的金融風暴,比 2008 年金融海嘯所帶來的衝擊更為強大。並預測 2021 年 3 月期(2020年4月~2021年3月)的營業利益與今年相比,將大幅減少 79.5%,下降到 5000 億日圓。

此外,本田技研工業(本田汽車)等汽車零件代工廠,也面臨巨大的經濟挑戰,而這些汽車大廠向來雇用東南亞勞工在工廠進行零件生產、組裝等。如今由於生產需求下降,這些人平常是企業裡組裝汽車的能手,瞬間成了企業第一批「大開殺戒」下的犧牲品。

根據《東洋經濟》週刊的報導,一名住在日本三重縣的菲律賓籍勞工表示:「我沒想到會在小孩剛出生的時候卻面臨失去工作。」該名勞工於 2017 年以派遣員工的身份,在一家本田汽車的零件外包工廠工作。今年 2 月下旬,他收到派遣公司一份契約期滿不再續聘的「停止雇用通知書」。但他因日語能力不足的問題,無法清楚理解該停止雇用通知書的內容──即便如此,他仍無奈地簽下了名。

在日本,理論上派遣勞工不再續聘,是不需要勞工簽署任何文件的。但由於這次「情況特殊」,部分派遣公司為求自保,要求旗下派遣員工簽署文件的案例也非少數。

止不住的新冠裁員,不斷浮出檯面

日本最近出現了一個新詞彙:「新冠裁員」(原文:コロナ切り)。為了舒緩外籍勞工的新冠裁員問題,全國一般東京勞動工會特別設立新冠熱線,提供將面臨裁員的外籍勞工有個諮商的出口。

《西日本新聞》於 4 月 28 日的報導指出,全國一般東京勞動工會截至今年 2 月底,已經有超過 2 千件以上的諮詢,更表示「從 3 月中開始因新冠肺炎影響到工作,進而尋求協助的外籍勞工有急增的趨勢。」其中尤以「被公司命令在家待命,卻不給我薪水」、「 3 月底是契約更新的時期,一直在家待命,能否更新契約感到不安」、「沒有工作,存款見底,無法生活」等類似的悲鳴不斷。

而筆者的周圍,也出現幾位這樣的旅日工作者:

其中一位台灣友人A,旅居日本將邁入第三年。於 2019 年以派遣員工的身份,在百貨公司的外資保養品專櫃擔任翻譯。從未想過自己會失業的她,被一通無情的電話宣判將成為一名失業勞工。

3 月 18 日,還帶有些涼意的夜晚,穿著薄大衣,拖著疲憊的身軀,腦子裡想的是準備放鬆好好吃一頓的她,接到一通來自派遣公司的電話。以為是工作相關的聯絡,不假思索的接起了電話⋯⋯

「您好,這裡是○○○派遣公司。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外國觀光客人數銳減,商品銷售額受到強烈的衝擊,經○○○(外資保養品企業)的判斷, 4 月底合約期滿將不再更新勞工契約。」

聽到這,無奈的她除了像日本人一般,說聲「一直以來承蒙您的照顧了」以外,已經說不出其他適合的台詞,更因為自己是「每 2 個月更新一次」的派遣員工,也無法大聲嚷嚷要求資遣費。

她無奈的表示:「下一份工作將不會再選擇觀光相關產業,在無業的期間要好好增強自己的日語能力,希望未來能在此次受疫情波及較小的通信產業服務。」

正職員工也無奈「被放無薪假」

另一位台灣友人B,旅居日本第二年。現今為一家外資飯店的正職員工。她表示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 4 月 7 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公司高層就召集所有員工,並告知 4 月 13 日開始到 6 月 30 日公司將進入「休業狀態」:這段期間所有員工必須放無薪假,隨著疫情的擴大不排除延長休業期間,而無薪期間勞工保險將支付 60%的薪水。

被無放薪假的她表示:「雖然收入減少,但緊急事態宣言後有營業的店家也變少,因此沒有地方消費。本身自己的消費欲望也不高,反倒想用這段期間好好增進自己的日文、英文能力。」

安倍政府危機處理備受考驗

日本從安倍政府執政以來,積極推動擴大國內的外籍勞動人口。在野黨則一再抨擊安倍政府的政策恐將造成更多社會問題。包括外籍勞工不明失蹤,外籍勞工將造成國內失業問題加劇⋯⋯等。並舉出英國之所以會脫歐,最大的原因是「難民問題」。因為大量的難民湧入造成英國勞動市場失衡,引發失業問題⋯⋯。

但無論是日本的執政或在野黨,關注的重點都集中於「日本脆弱的勞動市場」本身,鮮少真正關注大量以派遣或短期雇用形式,近年來日趨廣大的外籍工作者族群權益。

這也造成撐起近年日本經濟的「外籍能手」們,在新冠疫情衝擊下,「自然而然」地成為第一批被「大開殺戒」的犧牲者。

如今,隨著新冠肺炎的衝擊,日本社會出現過去極少被討論的「外籍勞工失業問題」,也再度考驗安倍政府對危機處理的應變能力。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旅日夢碎?撐起日本經濟的外籍能手們,如今正成為最先被捨棄的一群》,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一場人與病毒的戰役,揭開日本長久以來的「社畜文化」弊病
「終於等到星期一了,來跳軌吧!」──在這個國家,一天沒聽到人身事故廣播反而奇怪

作者簡介:

一口兒化音的中文,總被誤認是來自對岸的中國,卻是土生土長的台灣高雄人。二十五歲,成為一位每天頂著高跟鞋的日本 OL。夢想以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身分,透過「文字」和「照片」讓更多人看見真實的日本。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