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副作用 灣區年輕人疫苗接種率落後其他群體

18歲的布克(Maya Booker)上周末在屋崙動物園接種了第一劑輝瑞(Pfizer)疫苗。她在接種前不斷安撫自己說:「如果我能穿耳洞和刺青,我就能接種疫苗。」布克是聖利安住(San Leandro)居民,對接種疫苗感到恐懼,是她符合資格多月遲遲未接種的原因之一。

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公布的數據,目前,美國18歲到24歲人口只有43%已完成接種,65歲到74歲人口有82%已完成接種,75歲以上人口有78%已完成接種。灣區各年齡層的疫苗接種率差距雖然沒有這麼明顯,但18歲到34歲年輕人的接種率也落後於其他年齡層。

在阿拉米達縣,16歲到34歲的居民有約62%已完成接種。但50多歲、60多歲和70多歲的居民至少有74%已完成接種。同樣地,舊金山18歲到24歲的居民有約67%已完成接種,年滿55歲的居民至少有84%已完成接種。

由於年輕成年人在加州新增病例中所占比例最大,增長也最快,某些地區新冠住院病人的平均年齡更不斷下降,這一趨勢讓人擔心。

年輕人拖延接種疫苗的原因很複雜,但反映出其他年齡層人口沒有接種疫苗的部分共通原因。

以布克為例,她最害怕的是疫苗的副作用,因為她看到表哥的女友接種第一劑疫苗後發高燒。另一個理由是,她覺得新冠疫苗太新,上市時間太短,對它們沒有信心。此外,她說她在整個疫情期間和朋友互動都很小心,因此沒有急著想接種疫苗的迫切感。

最後讓布克下定決心接種的是為了保護和她同住的祖母。布克的祖母已經接種,但因為布克會外出和朋友聚會,她認為,接種疫苗可以讓她回到家後可以確保家人和自己的安全。

專家表示,由於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重症或死亡的風險遠低於老年人,所以他們並不急於接種疫苗。

舊金山衛生局局長菲利普(Susan Philip)說:「由於老年人從一開始就是疫情關注的焦點,年輕人知道自己住院或死亡的風險並不大,覺得疫苗對自己來說沒那麼重要,對父母和祖父反而比較重要。」

然而,年輕人接種疫苗其實也很重要,因為他們若感染病毒,就會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而且可能發展出長達數周到數月的「長期新冠」症狀(long COVID),包括長期疲勞、腦霧(brain fog)和其他神經系統問題。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阿拉斯加半島外海規模8.2地震 90分鐘內5次餘震
第一夫人在夏威夷海灘踩到異物 今動手術移除
拜爾絲退賽 苗族少女李蘇妮 美全能奪金大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