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癌蔓延! 定期篩檢提升「5年存活率」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癌症人人聞之色變,但其實早期發現,五年存活率高於8成,相較發現是第三或四期,存活率則普遍偏低,要想早期發現,得靠定期篩檢,不過普遍來說,國內的癌症篩檢率還是不高,乳癌和大腸癌篩檢率都不超過五成,這跟篩檢舒適度和方便性都有關,來看今天的聚焦真相!

乳癌患者吳小姐說:「通常公司健檢,都是很基本的500塊那種等級,讓你就自費加(項目),我就加了腹部超音波跟胸部。」對比照片中,因為化療理成平頭,34歲的吳小姐,現在還有一頭亮麗黑髮,氣色紅潤,全歸功於幾年前,她突然興起乳房檢查念頭,讓她及早診斷出罹患乳癌,介入治療,現在還能工作正常生活,記者朱培滋說:「其實有不少癌症早期發現,病患的五年存活率都高於8成,但若是在第四期才發現的話,存活率都低於四成,想要及早揪出癌細胞,只能靠定期篩檢。」

北醫肺癌專科醫師蕭世欣說:「(當)病人有症狀來檢查時,都會落到第三期或第四期,現在台灣的第一期,或第二期的肺癌,五年存活率,可以達到70%到90%,那如果已經是發現的時候,是晚期的比如說第四期,那你的五年存活率,降到10到15%。」北醫放射師許仲皓說:「我們今天進行的,是低劑量肺部的電腦斷層。」記者朱培滋說:「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比起傳統X光,或是一般的電腦斷層來說,更準確而且更敏感,可以找出肺部的小節結,或是毛玻璃。」

和病魔搏鬥,就是一場輸不得的時間競賽,越早發現確診,對治療至關重要,從衛福部數據就能驗證,2005年衛福部針對國人常見的,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推動國家癌症防治計畫,發現癌症死亡率,從2003年的每十萬人口143人,降到2019年只有121人,死亡率下降15.4%,可見定期篩檢確實有效,台安婦產科主仼林珮瑩說:「可能高達97%,都是因為之前抹片(檢查)有發現說,有一些癌前病變這些,然後後來追蹤到,或者是說診斷出有子宮頸癌,死亡的機率都至少降低七成以上。」

然而國內的醫療政策,關於提早揪出癌細胞,還有進步空間,2015年到2019年數據觀察,乳癌和大腸癌篩檢率,都沒有超過五成,和日本相比,2016年因為篩檢,發現胃癌病患有62.5%是第一期,肝癌42.8%,同一年在台灣,胃癌22%,肝癌37.3%,晚期治療需要更昂貴的醫療支出,造成病患個人,與健保財務的沉重負擔,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因為癌症就醫患者達到75萬人,醫療支出第一名肺癌,就高達164億,北醫肺癌專科醫師蕭世欣說:「第四期的病人裡面,除了前面的診斷,切片之外的話,接下來的大概幾乎每個月,都需要來醫院裡面回診,這中間的話,不管你是服用標靶藥物,或者是化學藥物,或者是免疫治療藥物,他都幾乎是每天都在,使用這個醫療資源,一個是費用問題,第二是擔心追蹤的時候,衍伸的輻射量暴露問題,第三個就是有心理壓力的問題,大部分人覺得,自己好好的沒事就好,所以也造成說,符合一定條件的人,他主動去篩檢的認知還沒那麼夠。」

不只肺癌,國健署針對乳癌,建議45歲以上女性,做乳房攝影和超音波檢查,防大腸癌,則是滿50歲的人,建議做大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最好提前五到十年,攝護腺癌,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固定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女性30歲以上,最好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但要想提升篩檢率,篩檢舒適度方便性都是原因,唯獨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時機,才是救命關鍵。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三接恐影響藻礁 開發.生態怎平衡?
社區潛藏無症狀患者? 快篩可補破網?
全台800處蚊子館閒置 活化再利用
台灣每37分鐘就有人得乳癌 危險因子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