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冠軍、每集必哭的日劇《善良醫生》,看台日共有的醫療困境

作者:何則文/香蕉夢想家

「我的哥哥沒有能長大成人,所以我想當個小兒外科醫師,讓每個小孩都有機會長大。東鄉紀念醫院的住院醫師新堂湊(山崎賢人飾)對著帶領他的良師益友兼前輩瀨戶醫師(上野樹里飾)這樣說。

這是今夏日本收視冠軍的日劇《善良醫生》的經典橋段,這部戲劇改編自 2013 年的同名韓劇,然而除了主角的人設相同外,其餘劇情全面改編,比起原作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作品。

在劇中,主角新堂湊是一個患有輕微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醫師,由於社交障礙,難以與其他人正常交流,卻因著驚人的記憶力下的高超醫學知識,以及對小兒外科的熱愛,靠著自身努力以及前輩的引導下,慢慢被周遭的病患跟同事們接受。故事就圍繞著新堂展開,由於感人的劇情跟深刻的社會現實描寫,被譽為近幾年來難得的「神劇」。

難以理解的自閉症醫師,卻能一再感動人心

《善良醫生》特殊的題材,甫開播就在日本創下破 10% 的超高收視率,甚至因此被譽為挽救富士電視台的戲劇,精彩的劇情更引來許多日本藝人如 PIKO 太郎、三浦春馬、大塚愛等主動在網路上發文推薦。許多粉絲在觀看後更是表示,沒有一集是不讓人掉眼淚的。

全劇一拉起序幕,便是在嚴肅的醫院董事會上,隨著高齡少子化的嚴峻社會現實下,醫院中的婦產科與小兒外科成為了賠錢的燙手山竽,不斷拖累醫院整體獲利導致虧損──在這樣的情況下,醫院年邁的司賀明(柄本明)院長卻還押上了自己的聲譽,要求讓一位患有自閉症的醫科畢業生新堂湊,加入虧損不斷的小兒外科。

這樣的安排讓整個醫院都很錯愕,科室主管也不認同,且一心想逼退新堂,除言語羞辱外,甚至肢體霸凌。但這些都沒辦法阻止新堂努力想成為小兒外科醫師的夢想,新堂打死不退又固執堅持的精神卻也從一開始的讓眾人困擾,到意外化解了不少問題。

「雖然她離開了,但我仍想為她做點什麼」

第 5 集中,一個 6 歲的小女孩因為在公園玩耍時突然發病,卻因為病情嚴重遭到多家醫院拒收,最後送到新堂任職的東鄉紀念醫院。新堂判斷情況危急必須立即做手術,而小兒外科的主管醫師間宮科長卻研判難以救活,手術失敗可能導致醫療糾紛,而力阻開刀,要求轉院。不放棄希望的瀨戶醫師還是擅自主刀,然而,孩子最後依然沒有活下來。

小女孩的父母無法接受孩子突然離去,找了律師打算控告醫院的醫療疏失。原本不放棄希望救治的瀨戶醫師,因為失誤也開始懷疑自己,甚至不願意繼續開刀。醫院在內外交迫的情況下,新堂卻做出各種奇怪的舉動。他把女孩的因為急救被剪開的衣服從垃圾桶中找回,用手術縫合針一針一針縫合,到處尋找女孩到院時手中緊握的卡片。

新堂怪異的行為,在看慣生死離別、認為人死不能復生的高山醫師(藤木直人飾)眼中簡直是愚不可及。但即便被痛斥,新堂仍是自顧自的繼續自己的任務,拼湊出被當垃圾丟棄的女孩完整遺物後,新堂擅自跑到了女孩家中,想要交還遺物。而小女孩的父母卻因為盛怒下,透過對講機痛罵新堂轟走他。

隔日,小女孩的母親拉開窗簾,卻發現隔了一夜新堂仍在家門口等著,便開門詢問究竟為何。當新堂交還小女孩的遺物,很單純的留下一句:「我想這是對美結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吧!」看到紅色的洋裝被一針一針縫好,媽媽終於止不住淚水,緊握著遺物向新堂鞠躬道謝。感受到醫生如此重視病患,小女孩的父母最後親自到了醫院,向醫師致謝與道歉,並放棄控告醫療疏失。

日本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下的小兒醫療困境

當然,這樣的故事雖然十分感人,在真實世界卻或許很難發生。而貼切與現實契合的,是貫穿全劇的一大議題,就是當前社會存在的嚴峻的兒童醫療問題。在日本,小兒外科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相較於一般成人,兒童的醫療照護在病患心智尚未成熟下,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

舉例來說,同樣打點滴,較少成人會有抗拒的行為,但是對於尚未社會化的兒童,對於醫療措施反抗而哭鬧的情況屢見不鮮。而當因為慢性疾病等問題必須住院療養,醫療人員除了一般的照護外,有時更需要身兼保母的身分,為孩童把屎把尿。同時,由於兒童身體素質較成人為弱,手術時更有技術上的要求,如果是為嬰兒動手術,那更是需要以放大鏡等特殊器械輔助進行。

這樣的情況下,讓小兒外科成為一個高工時、十分血汗又容易發生醫療糾紛的科室,更是醫科畢業生選取未來出路的後段志願。劇中其中一條大主線便是在談論高齡與少子化下,小兒外科成為了高成本卻無法帶來營利,進而拖累整個醫院的燙手山竽。

為了挽救獲利衰退導致負債的醫院,醫院理事長不得已接受了裁撤婦產科與小兒外科,轉型成為高齡醫療照護醫院的轉型計劃,而主角們同時也在為了人命不能用金錢價值衡量的信念努力,企圖挽回大局。

小兒外科醫師不足,也是台灣正面臨的問題

根據 2016 年《聯合報》報導,目前全台小兒外科專科醫師僅有 60 位,而以孩童手術為專長的醫師更只有 50 位。超過半數的小兒外科醫師平均年齡超過 50 歲,而每年報考小兒外科專科醫師的醫科生只有 1-3 位。

培育一名小兒外科醫師需要 5-10 年養成,因此許多較高難度的手術,如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泄殖腔先天異常等,更可能因為後繼無人的因素導致在台灣失傳;而一般外科的醫師又較不擅長在體積小且柔軟的兒童身上動刀,孩子可能要因此到海外動手術。如果未來有經驗的醫師退休後,傳承中斷,要重新遣送醫師到海外培訓的成本需要再增加 5 年。

雖然政府已經在研議改善措施,目前以給幼齡患者提供兩倍的健保給付,但是隨著少子化問題加劇,手術需求減少更會導致新進小兒外科醫師人數繼續下滑,造成惡性循環。另外衛福部也即將在明年 9 月將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雖然此舉會使醫師的工時受到保障,但是工時下降帶來的醫師缺口也會衝擊到各專業的醫師,將讓小兒外科面臨的困境雪上加霜。

日劇的專長:探討社會當前矛盾與問題

不論台灣還是日本,小兒外科專業的醫療困境都面臨共同的艱難處境。雖然戲劇沒有提供解方,卻也讓大眾關注到這樣的問題。這樣探討社會當前矛盾與問題的戲劇模式,正是日本戲劇的特長,也是值得台灣戲劇學習與參考的地方。

或許談起華麗的古裝大作,台灣沒有辦法跟對岸大成本大製作比拚,但是這種社會寫實的作品,更能在娛樂之外產生意義與價值,反而是台灣可以專攻的優勢題材。

近期台灣已經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樣的教育與親子議題大作,也紅到日本與新加坡等國。期待未來,台灣也會有更多屬於自己如同《善良醫生》般探討各種社會議題的戲劇大作出現,讓海外觀眾也「每集必哭」一下。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從今夏收視冠軍、粉絲們「每集必哭」的日劇《善良醫生》,看台日共有的醫療困境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日本社會,真能讓年輕人懷抱夢想嗎?」——政府無作為、企業壓榨,網咖難民與貧窮女性該何去何從?
當醫療專業變成服務業──美國大城市小醫生的辛酸路

作者簡介:

何則文先生是很低調的人,是個做事實在,踏實肯拚,能靠顏質卻偏偏靠才華的優秀 90 後。他大學是讀歷史的,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後來轉行跑去念國際行銷。畢業以後順利進入某知名巨型國際企業派駐海外,在長官知遇之恩賞識提拔下,一年多後拔擢至領導職,搞 HR 相關事務,帶領一個小團隊(真 der hen 棒),曾待過西貢、河內、深圳、北京等城市,在各處移動,也不知道明天可能被叫去哪,調去印度非洲也有可能。

何先生的涉略很廣,談論主題從人文史地、國際政經、青年職涯到親子教育甚至打電動,無一不談,大家都說何先生外表俊俏看似青春大學生,內心卻是過於常人的知名幽默大師。他返台常常受邀到各大院校與機構分享,但不知道為什麼,明明講很嚴肅的話題,卻能讓台下的人哈哈大笑。聽說他的文章可以在各大媒體看到,好像也出過書的樣子,而他本人深愛換日線,留意換日線在臉書的 PO 文,或許能捕獲野生何先生。

更多論壇文章
日劇收視冠軍《善良醫生》看台日共有的醫療困境
高中生給國民黨的三個建言
居禮夫人正名反覆 教育部態度和稀泥
「誰說台灣沒有國際新聞?」一個電視記者的告白
傅崐萁解職 蔡碧仲代理 能否撼動花蓮選情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