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凌駕科學?WHO疫情報告引發立場之爭

作者:Jack I.C. Huang/The World 2.0

全球疫情仍在肆虐,雖然疫苗陸續開打,但各地卻又紛紛爆發群聚感染——金邊的工廠與市集、曼谷的夜店與商場⋯⋯乃至印度、巴西等大國,近日都相繼再次淪陷。不過可能由於報導疲乏,台灣新聞已經鮮少會鉅細靡遺地每日更新數據,畢竟,咱們防疫有成,與其他地區相比,台灣簡直像是另一個時空,日子可以一如繼往,商業活動也正常運作。

與此同時,千呼萬喚的 COVID-19 溯源調查報告,也由世衛組織(WHO)在 3 月 30 日發佈。在長達 120 頁的報告中,各路專家從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國際公衛,以及動物與環境等不同角度,研究 COVID-19 爆發與傳染的路徑。調查顯示,病毒透過中介宿主傳給人類的可能性最大,而透過人為因素,例如實驗室的疏失(或故意)傳染給人類的機會,則屬於「極度不可能」(extremely unlikely)。

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或常年對中國抱有敵意的勢力所樂見的。即便這個推論,是由聯合國與世衛組織在年初(1/14-2/10)率領專家小組,在武漢進行考察後所得出,而秘書長譚德賽也強調「世衛組織並未排除任何可能性」,但不少媒體已經透露出相當「失望」的態度。例如,《紐約時報》便引述生物學家 Jesse Bloom 的說法,表示「該報告無法令人信服」,但 Jesse Bloom 並非調查團成員,也從未踏足武漢。另外,《華爾街日報》甚至更直白,直接稱這份報告是「透過中國干預下」,意圖「洗白」的文件。

當然,見獵心喜、本就具有特定立場的某些台媒,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地引述這些「權威報導」,至於有認真看完 WHO 報告的,恐怕不多。

WHO 報告:目前結果與對外立場

若細看 WHO 的報告,對比基因序列和綜合環境與歷史因素,提出 COVID-19 病毒非常可能存在於最初的飼主——蝙蝠身上,之後經由中介宿主傳染給人類。不過,現階段無法確定中介動物是什麼,也尚無足夠的證據,能推定具體傳染發生的場域。從統計來看,在早期的病例中,約 28% 與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聯性,約 20% 與武漢其他市場有關聯,但也有 45% 的比例,完全沒有市場暴露的紀錄,也因此,現階段並不能斷定海鮮市場就是疫情的源頭,至少還需要更大規模仔細的盤查,讓證據說話,方能下定論。而針對人類群聚感染的可能,WHO 專家群也提出了四種途徑:

一、直接透過動物傳染:意即病毒原存在於動物體內,但因人畜在同一環境,進而感染人類,隨後出現人傳人的變種。在報告中,這種傳播途徑被推論為「可能或比較可能」。

二、透過中介宿主傳染:也就是報告中認為「比較可能或非常可能」的途徑。病毒從原宿主傳到中介宿主,在其體內停留並演化,再傳染到人類。

三、經由冷鏈/食物鏈而感染人類:這個途徑強調飲食飲水「可能」受到感染,使人類染上病毒。

四、不少人十分關注的實驗室人傳人:無論是刻意還是疏忽,都被歸屬為「極不可能」的傳染途徑。

上述的分級法,是科學團隊針對途徑分析的可行性評估,量表分為五個層級:極不可能(extremely unlikely)、不太可能(unlikely)、可能(possible)、比較可能(likely)和非常可能(extremely likely)。這也是 WHO 乃至 UN 發布重大調查的一慣態度,畢竟在講求科學手段與實事求是之下,輕率的發言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國際政治紛爭。同時,如果研究方法是可禁得起公評的,就更不該隨輿論風向起舞,去刻意討好或觸怒特定對象。當然,也不該把話說死,因為隨著時間演進,取樣方式和方法的進步,更多事證物證都有可能出現,以致需要修正先前提出的推論。

至少,這份溯源報告是一個開始,儘管讓另一派的許多科學家不甚滿意,也提出諸多質疑點,對此 WHO 的正式回應是,調查並未結束,在找到可受驗證和接受的病毒來源之前,世衛組織不會斷然下任何定論,也會持續追查。這樣的說法,一方面是基於科學專業,另一方面,也不乏來自國際政治的壓力,所以即便「透過實驗室人傳人」是 extremely unlikely,但仍不排除再派專家團隊前往中國確認。

中國數據是否準確?

不過,雖說 WHO 專家親赴武漢調查採證,倒也不一定就真的能夠「眼見為憑」。特別是,如果數據皆由中國官方提供,全程都有中方人士隨行陪同,取得的「真相」,要讓人完全信服恐怕也很困難。如同新疆再教育營,官方大張旗鼓地迎接《BBC》記者採訪,鏡頭前維族人展現出一派和熱融融的樣貌,明眼人心裡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回到 WHO 的溯源報告,裡面有關中國的大部分 data,都是由政府的科學人員所提供,撰寫的過程,也都有中國背景的人員,或是與中國有關的科學家參與。例如,美國動物學學者達斯札克(Peter Daszak),就曾與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多年,當然你可以認為他是最了解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西方學者,不過從政治凌駕科學的角度來看,他也很可能多少受到影響。

在這樣的前提下寫出的報告,可信度如何,就得依賴專業的批評與分析。而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雖然缺乏相關專業,但仍能在讀到相關報導時,善用媒體識讀的能力,避免被有心人士操作。

立場凌駕專業,才是真正的災難

總而言之,沒事的時候,我們都不太在意 WHO 在幹嘛,而 WHO 也多半將更大的心力,專注在相對落後和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的公衛建設,與疫苗、衛生知識的推廣。一但全球爆發大規模感染,WHO 便責無旁貸的擔負起抗疫重任,從宣布「國際公衛緊急事件」、疫苗產製與分配,到發表溯源報告,每個環節都牽涉了背後暗潮洶湧的政治角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批評、謾罵、酸言酸語、帶風向⋯⋯。

很多時候,可怕的不是這種言論自由的話語交鋒——若能就研究論研究,針對此次調查所採用的科學方法、樣本可信度等,提出有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自然有助於完善報告;但若是完全忽略科學專業,隨風向起舞,這樣的輿論氛圍,很可能不知不覺就影響、凌駕了專業的決策⋯⋯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世衛 COVID-19 溯源調查報告出爐,引爆「立場之爭」——當政治凌駕科學,才是真正的災難》,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她是中國人,有病毒!」台灣人在英國,如何面對「排華」?
「武漢肺炎」還是「新冠肺炎」?名稱將決定 100 年後的人們會如何記得這場世紀瘟疫

作者簡介:

Jack I.C. Huang,台北人,倫敦大學主修國際經濟與全球化管理,畢業後回到亞洲。先後任職於聯合國亞太投資貿易處(TID)與 Offi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OICT),協助 fuel management 系統開發和支援維和部隊的運作,必要時得出差前往剛果、南蘇丹、索馬利亞與象牙海岸......。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