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大展 看盡大航海時期歐亞藝術交融之美

狩野內膳所繪的「南蠻屏風」是描繪大航海時期歐亞藝術交流重要代表作。(故宮南院提供)
狩野內膳所繪的「南蠻屏風」是描繪大航海時期歐亞藝術交流重要代表作。(故宮南院提供)


16世紀以後,歐洲與亞洲經由海路的交會碰撞出一連串精彩火花,故宮南院正在展出的「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就以不同的視野,呈現大航海時期以來,東亞海域周邊地區在多方相會下所發生的文化撞擊與交流。

在多達180組件的展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豐臣秀吉御用畫師狩野內膳所繪的一件「南蠻屏風」,該件文物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更是時隔45年後再度出國展出。畫中可見來自西方傳教士、教堂、各式文物、還有不一樣的人種長相,為16世紀末17世紀初日本人打開全新視野。故宮南院助理研究員朱龍興:『(原音)狩野內膳總共有5個屏風,3件在日本,1件在美國,1件在葡萄牙,這個是最有名的一件,就我剛說的所有的只要講到「南蠻屏風」,就是會講到這一件。「南蠻屏風」就是因為葡萄牙人的關係,帶來很多的商品的交流 ,比如說在右邊你可以看得到漆器、絲綢,動物也是一個商品之一;耶穌會士是穿黑色袍服那個,也到達日本傳教,所以你在這邊可以看到教堂。』

一件江戶時期「坤輿萬國全圖屏風」,原圖為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獻給明代萬曆皇帝,後來也是經由海上途徑傳到日本,日本人以手繪複製,地圖上還加上了康熙三年,鄭成功之子鄭經為台灣取的名字「東寧」。「坤輿萬國全圖」對日本繪製世界地圖影響一直持續到18世紀。

「坤輿萬國全圖屏風」原圖為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獻給明代萬曆皇帝,後來也是經由海上途徑傳到日本,日本人以手繪複製。「坤輿萬國全圖」對日本繪製世界地圖影響一直持續到18世紀。(故宮南院提供)

另外,荷蘭人所繪的人體解剖圖也被引進到日本,日本人具此臨摹成日語版「解剖新書」,對日本後來醫學發展有重要貢獻,更揭開了「蘭學」在日本興起的序幕。

經由海陸傳播到日本的中國藝術,則有中國畫家沈南蘋,他在日本「鎖國」時期抵達長崎,其細膩畫風對日本繪畫史產生重要影響;西方傳教士影響中國版畫技巧,強調空間透視感,後來也影響的日本版畫創作手法。

其他包括漆器、瓷器、繪畫展品,也有許多日本人所製,但圖案或樣式來自中國或有歐洲元素,如江戶時期重要浮世繪師歌川國芳以中國二十四孝為主題的木版畫, 都具體呈現了日本、中國與西方文化交融之美。

16世紀至19世紀歐亞海上交流為日本人打開視野。(故宮南院提供)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