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書面報告沒提陸生來台 鄭英耀扛責說他的疏忽

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五二O上任後,強調優先推動的三件事分別是:「在兩岸平等尊嚴下讓大陸學位生來台」、「培養前瞻技術人才」及「讓老師可以安心投入教學」,就在今(27)日首度赴立法院備詢時還在媒體聯訪時強調,期望明年7月陸生就可以來台。未料,鄭英耀在施政報告中卻隻字未提招收陸生,遭到在野黨立委質疑,看得出一開始鄭英耀遲疑地說書面報告有精進空間,但隨後皆說「是我的疏失」。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聽聞鄭英耀說「是我的疏失」,回鄭英耀「你很有擔當,沒有把這件事推給下屬」鄭英耀則回應是自己從大學校長轉任教育部長過程,「角色改變後關照不足,會虛心檢討。」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研究員陳柏謙此前接受《民報》採訪時曾說,事實上教育部長一職的自由度不高,鄭英耀素來主張透過公私立合併來解決少子化後,既均衡公私立大學資源、捍衛學生權益,又能讓退場私校的校地留在公益使用的初衷。

不過教育的官僚體系是很可怕的,轄下個署、各司權力穩固,單單一個有理想的教育部長進到教育部,陳柏謙認為,鄭英耀要對抗這個體制並不簡單。從鄭英耀赴立院報告第一天,教育部書面報告竟隻字未提教育部長的招生策略就可窺見一二,鄭英耀不願將書面報告沒有提到招收陸生的責任「推」給幕僚,沈思後是自己扛了下來。

此外,當在野黨立委就108課綱、雙語家園、卡管案、學習歷程等教學現場等議題,一球一球投向鄭英耀要求表態時,鄭英耀也展現了教育家的態度,強調自己不會服膺於意識形態,替教育服務,重視的是學生及教師回歸教學現場的初衷,不僅拒絕教師承擔太多行政工作,同時也聲明自己絕對尊重大學自主,不讓政治介入校園。他謝謝每一個朝野立委給他的意見,但是沒有說出來的是,他轄下的文官體系並沒有協助他掌握這些議題,一個自由的知識分子進到教育部的高塔,不免要問「鄭英耀的友軍在哪裡?」

或許,誠如同在高教體系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所說,是時候召開全國教育會議了。全國教育會議距離上一次2010年召開已經暌違14年,傾聽各方教育現場的聲音,或許教育現場的聲音,就是鄭英耀的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