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金像獎 學生組《四十一本作業簿》奪魁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107年「教育金像獎」昨日揭曉,今年16件師生作品入圍,展現教育亮點。其中,學生組金像獎頒給《四十一本作業簿》,內容記錄新竹富興國小校長范熾強,如何改造學習氛圍,規劃多元學習活動,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歷程。教師組金像獎得主則是《家umaq》,由臺東大武國中悠‧久分樂分教師自述教學經歷,展示不負眾望的排灣族文化傳承,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教育金像獎」短片徵件競賽,主要鼓勵師生透過影像,記錄身旁感人教育故事,或值得探討的教育議題,以紀錄片或報導為主,今年121部影片投件,經過評選,學生組10部、教職員工6部影片入圍,現場揭曉結果,金像獎頒發10萬元獎金,今年首度增列「銀像獎」,頒發5萬元,藉此鼓勵更多師生參賽。

學生組銀像獎由《硬頸向前》獲得,該影片記錄已故棒球教練徐生明創立高雄美濃國小少棒隊,面對10年計畫結束之際,如何努力持續往前進。

教師師組銀像獎作品《那年夏天我們拍片去》,記錄一群高中生,跳脫熟悉的環境進行拍攝創作的過程,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創作方式,在短短的5天中,全力完成創作與挑戰。

今年入圍16部作品中,可以看到在地文化的傳承、參與式課程的學習、教育現場無私的奉獻,以及教育精神的落實與實踐等紀錄,面向多樣化且感動人心,例如《Mlata Tong狩陷不受限》,記錄宜蘭縣大同國中的「狩獵課程」,不只學習技能知識,也讓學生體會祖先傳承的泰雅精神。

入圍作品中也展現學校參與式特色課程、特色教學,例如《3417》從團隊中隊長王淳毅同學的視角,來看雲林縣虎尾鎮崇德國中的探索課程,從學習中成長;《下課的農夫》則記錄深坑國小與東南科技大學合作的食農教育課程;《找百年水餅傳百年人情》透過一塊糕餅,讓臺南仁德的長興國小師生們發現地方百年的傳統習俗「擔水餅」。

《感動菲凡》訴說一群15歲的高中生,到菲律賓進行志工服務;《這不是偏鄉,是大自然的教室!》都市高中學生與在地小學生相互交流與分享,讓服務學習變得更有溫度與深度;《教響樂》記錄嘉義東石國中旗樂隊的教師們,帶領學生們從不會樂器到站在舞台上,也思索臺灣音樂教育的問題。

「教育金像獎」網站及「教育金像獎」Facebook粉絲專頁均可瀏覽相關影片。

教師組金像獎頒給《家umaq》。(記者黃朝琴攝)

學生組金像獎由《四十一本作業簿》奪得。(記者黃朝琴攝)

學生組銀像獎由《硬頸向前》獲得。(記者黃朝琴攝)

教師組銀像獎由《那年夏天我們拍片去》獲得。(記者黃朝琴攝)

107年「教育金像獎」揭曉,16件師生作品入圍,展現教育亮點。(記者黃朝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