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像你的「明天過後」嗎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至今已邁入第5個月,全世界確診人數已破300萬,為了降低感染率,各國政府祭出封城、禁止集會等政策,世界經濟震盪、中小企業面臨倒閉潮的同時,遠端零接觸經濟也因防疫而興起。為了防疫而封城的歐洲各國,英國人是在家開線上酒會趴,義大利開起陽台音樂會,左鄰右舍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在自家陽台上勁歌熱舞,法國歌劇院則開放線上經典曲目免費觀看。

這個數十年來難得一見的災難,最讓我好奇的是,之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疫情就像戰爭,即便全世界成功控制疫情,但人民的生活也因此改變。的確,疫情之後,新商業模式萌芽,在歐美行之有年的遠端工作模式在亞洲也逐漸盛行,像是遠端辦公軟體Zoom、Google Hangouts,還有,在家看病的遠端醫療,股市短時間也發展出遠端經濟與醫療概念股,各式電商、追劇平台、美食外送服務等更是不出門的好幫手,各自在零接觸商機舞台上大放異彩。

實體世界出了新冠病毒,被迫限縮,人們寄希望於虛擬世界,但近日卻爆出駭客在上述的Zoom動手腳,在安裝檔植入挖礦病毒,使用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駭客的金庫,這種挖礦病毒也陸續侵入Android系統和開放空間的WIFI。看來,不論是實體還是虛擬世界,人類未來與病毒共舞是很難避免的。各位是否也好奇,疫情過後,人們究竟會怎樣?義大利人不擁抱了、法國人不親吻了、印度人不用手吃飯了、華人打招呼都以拱手來作揖?過去的習慣、思想、核心價值與追求會不會改變?又會怎麼改變呢?

從人來說,加拿大的一項民調發現,疫情爆發後年輕人開始追求心靈層面的滿足,有別於過去追求物質的消費文化,他們的新追求是實現人生的意義,並更珍惜健康、家人與朋友。《德國之聲》一項報導也指出,新冠肺炎雖造成恐慌,但社會團結抗疫,讓利他主義意識抬頭,同理心與同情心讓社會變得更溫暖。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也提醒,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被迫按下暫停鍵,比新冠傳播更廣的反而是自私冷漠病毒,一旦疫情受控制,經濟與人性復甦的同時,要實現公平正義,不讓「進步的祭壇上落後的人」被犧牲。《西班牙日報》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疫情爆發後對外發表時的語氣從主觀第一人稱的我,變成我們和您,少了煙硝味,多了些公民氣息。

就企業體而言,以餐飲業為例,經營30年的世貿聯誼社中餐廳、20年的江浙餐館「祥福餐廳」等老字號餐廳都在期間陣亡,主因是來客數少、存糧不足造成的現金流斷裂,一旦營業虧損跌到停損點,只能歇業止血。但值得關心的是,因新冠疫情陣亡的老字號們,是永久性退出市場,還是在疫情後涅槃重生?那些大難不死的老餐廳,有的縮減人力咬牙撐著,有的藉此數位轉型,也算是掌握了擁抱時代舞台的契機,疫情後新生的新實體商店企業體,是否也會趁此機會借鏡思考,找出一些新興的商業模式及經營之道?

根據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表示,因疫情封鎖國界的反全球化狀態,讓供需生態失衡,為此,各國政府紛紛以政策救市,日本政府對中小企業推出1.6兆日圓的特別貸款;西班牙提出182億歐元幫助中小企業與衛生醫療系統走出困境;德國政府撥出5500億歐元擔保8成企業貸款,並延遲收受企業稅;美國提出無限期免除學生貸款利息,並提供2000億美元讓個人、企業紓困,但也因此讓政府大量持有私人企業股份,使民營企業國有化,但國進民退是不是一劑良方,恐怕還需要時間驗證。

疫情限制了人們的舊有選項,但也成就新社會。也許疫情之後,社會更溫暖,物質主義式微,人類比以往更追求心靈寄託、自我追尋與自我實現。像是電影《明天過後》,男主角父子冰釋長久以來的感情不和,多了些真情流露,在萬般災難下,起碼還有些人文的曙光。疫情過後,也許也有些人是永遠與人保持社交距離,不再擁抱,有人反而更加珍惜人與人之間重新得到的相聚時刻,沒有道德上的對錯。至於你呢?你的疫情過後會是什麼景象?(作者為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