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醫師系列2】盼部落以咖啡取代飲酒 小村醫師種出金牌咖啡 戴豐秋打造下一個古坑

協槓醫師:戴豐秋

醫師資歷:超過20年

咖啡農資歷:12年

來自花蓮縣秀林鄉重光部落的戴豐秋,本業是醫師。十多年前,他買了一萬株咖啡苗在老家種咖啡,收成的咖啡豆連續幾年在咖啡評鑑中勇奪金牌。築一個咖啡夢,戴豐秋希望族人不要喝酒,改喝咖啡,種植咖啡帶動部落經濟,還要將花蓮秀林鄉打造為下一個古坑。

神的旨意成為醫師 小村開業十數載

父親是牧師,薪水微薄,每週只回家一次,他從小跟外婆一起住,但是外婆罹患青光眼,看孫子都只看到模糊的形狀。「我可能有答應過她,以後要當眼科醫生,把她的眼睛治好。」話雖如此,戴豐秋自己其實非常怕看醫生,尤其怕打針,「我到現在連打疫苗都要先心理建設」。

長大以後要當什麼,年幼的戴豐秋沒有idea,但是當時成績好的孩子,第一志願是擔任教職,他沒考上師專而是讀普通高中,結果大學聯考考上牙醫系,讀了一年休學重考上高雄醫學院公費生,「上帝關了一扇門,又開了一扇窗」,戴豐秋這麼說。

畢業後陸續在離島澎湖、蘭嶼服務,戴豐秋原本是外科醫師,因為想就近照顧父母,輾轉回到花蓮,選擇瑞穗是因為當地原本有位老醫生過世後長達一年沒有醫生進駐,因此決定落腳於此。

「並沒有很順遂啦,一輩子都是被人家幫忙。現在獨立了,我可以幫忙別人。」戴豐秋說,這都是過程,重點是怎麼面對,他認為上帝給人的路是一定的,最終目的一樣,只是你要不要繞路、要不要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想一想…,「當我在枯竭時,祂讓我選擇的路是對的。」

週末斜槓咖啡農 8年熬出金牌咖啡

「我在大學都喝伯朗咖啡。甜甜的,又能提神,我很喜歡。」一開始只喝罐裝咖啡的戴豐秋見到高鐵上人手一杯咖啡飄香,引燃咖啡夢,他心想,或許可以用咖啡來幫助部落賺錢。

秀林鄉約有60戶人家,雖然多年來出了不少醫師,但是人口流失,部落發展遲滯,戴豐秋希望改變原住民飲酒習慣,進一步改善部落的生活型態。他喜歡喝咖啡,學醫讓他了解到咖啡對人體的好處,市調以後他發現台灣咖啡產量與國外差距很大,「少就有機會啊。」從此,他一頭栽進咖啡世界。

戴豐秋細心撿豆。圖/戴豐秋提供
戴豐秋細心撿豆。圖/戴豐秋提供

「種咖啡,他們都說『工』很多」,許多人都勸他不要種咖啡,可是,他認為挑戰性較高,成功利潤就會高,「我看的是未來」,戴豐秋說。

於是,他先斬後奏下訂一萬株咖啡苗,花了50萬,要太太去付錢。「她覺得我很衝動,但也不能說不,因為我已經下單了…」,戴豐秋坦承當時太太曾加如嚇一大跳,可是他堅持要買這麼多,因為「沒有產量,就沒有東西可以賣」。

咖啡苗有了,他回到爸媽留下的土地,第一次種咖啡是用族人傳統種植作物的方式,結果很慘烈,有一區原本種植1,800株咖啡苗,只剩下20幾株。

戴豐秋以自然的方式種植有機咖啡。圖/戴豐秋提供
戴豐秋以自然的方式種植有機咖啡。圖/戴豐秋提供

不只一開始繳了不少「學費」,有人潑他冷水、笑他笨,還說他有錢只是玩玩,甚至有人想趁機收購咖啡園,但他不服輸,土法煉鋼行不通,他找「谷歌大神」協助,「因為我是原住民,有幾個很厲害的原住民在種咖啡,我就直接打電話去自我介紹,請對方提供意見。」

107年,戴豐秋參加花蓮縣精品咖啡評鑑比賽,以充滿花香及果香的水洗豆奪得金牌,打出知名度,隨後他成立第一個咖啡產銷班擔任班長,但族人仍多抱持觀望,直到他連續三年獲獎,終於吸引更多族人投入種植行列。

戴豐秋成立花蓮第一個咖啡產銷班,並擔任班長。圖/戴豐秋提供
戴豐秋成立花蓮第一個咖啡產銷班,並擔任班長。圖/戴豐秋提供

「當你對一件事情觀望,你就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班員步伐慢,讓帶頭跑的班長戴豐秋有點焦急,不過目前產銷班已有兩位班員參加評鑑獲獎,也有班員跟大家說咖啡賣得很好、有賺錢,「我很喜歡聽到這樣的話。」

父母身教影響 追隨信仰理念協助部落發展

「父母對我的影響很大。他們做牧師,沒有錢,可是對人的影響很正向。」戴豐秋說,神職人員會看到人間比較深層的經歷,父母影響他的價值觀,也是他想改善部落發展的原因。

他認為,喝咖啡比喝酒好,也希望種植咖啡同時能夠改善部落的生活型態。比如說,聊天可以不要喝酒、改喝咖啡,「現在我們其實有做到,以前做禮拜以後,年輕人會去部落的雜貨店買啤酒,現在我們有咖啡可以喝,聚在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也可以聊得很好。」

「從我爸的角度來講,當你有一些閒錢,你可以提供一些工作機會。可以利用部落的山上,造就幾個人、幾個家庭的工作機會,萬一我們成功了,一切就不一樣了。」戴豐秋希望人家不要說重光部落窮人多,而是農人多;族人不要再喝酒,而是改喝咖啡!

「我爸爸應該是感到喜樂跟光榮吧。」父親如何看待他種咖啡這件事呢?戴豐秋沈思一會兒後說,「這是對我很大的鼓勵。」

自創品牌泥妲咖啡 力促部落咖啡產業獨當一面

戴豐秋希望每個咖啡莊園都有自己的名字,率先成立自有品牌「泥妲咖啡」,「泥妲」(NITA)在太魯閣族語的意思是「我們」,這也是戴豐秋的心願,在部落的土地上希望種出「我們的咖啡」!

戴豐秋的咖啡連續獲獎,成立自有品牌泥妲咖啡。泥妲(NITA)是太魯閣族語是“我們”的意思,戴豐秋希望種植出我們的咖啡。圖/戴豐秋提供
戴豐秋的咖啡連續獲獎,成立自有品牌泥妲咖啡。泥妲(NITA)是太魯閣族語是“我們”的意思,戴豐秋希望種植出我們的咖啡。圖/戴豐秋提供

其實戴豐秋的咖啡夢還沒有開始獲利。不過,從一開始他需把醫師收入的一半用於咖啡,到現在只需要用二到三成就可以了。「我有一直進步中喔!比方說我們的咖啡價格越來越高,我們的生豆都賣光光,我們的產量不夠,需要人手。」他花錢買烘豆、後製所需器材,大方分享給大家一起使用。

看診之餘,他寫計畫申請將當地廢棄學校當作產業發展的據點,並透過前瞻計畫改善硬體設施;礙於學校用地法規限制,為此,他北上溝通協調,希望能盡快完成移交。此外,他也準備申請勞動部多元就業計畫,希望莊園完成公司化目標,能夠獨當一面,加速當地產業發展。

目前他僱用兩位部落青年擔任代理人,未來也將成為部落的種子教師。每個週末,他都會回到部落,親自培苗、照顧咖啡樹,同時與夥伴討論工作事宜。

戴豐秋說自己個性積極樂觀,太太曾加如比較保守。事實上,從戴豐秋種下第一株咖啡苗至今,曾加如除了打理大小事,更早已考取杯測師,最近還聘請一位烘豆師加入工作行列,全心支持先生的夢想。

參加杯測前緊鑼密鼓地準備。圖/戴豐秋提供
參加杯測前緊鑼密鼓地準備。圖/戴豐秋提供

咖啡夢實現進行式 目標5年秀林比美古坑

近來秀林鄉的咖啡頻獲獎受肯定,能見度越來越高,不只重光,也有其他部落開始種植咖啡,戴豐秋希望越來越多人一起投入,形成一個咖啡部落。

「我們部落,五年以後,要成為咖啡村。我要讓秀林鄉,變成第二個古坑。」

秉持回饋部落的熱情,戴豐秋語重心長說,「我希望你把咖啡寫得更好一點,因為咖啡真的會賺錢,只是要用一點心」,他說自己只是起個頭,希望部落青年有工作,在外地發展的族人也能經常回到部落喝咖啡、贊助部落,甚至加入種植咖啡的行列,讓部落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