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生活中心/陳思瑀 報導

在影集《斯卡羅》中,有些角色是改編自真實人物,像是卓杞篤、李仙得、必麒麟,還有醫生萬巴德(Patrick Manson)。就像劇情中提到的,萬巴德在1865年來台灣展開醫療傳道工作,隔年受聘為打狗海關醫館的醫員,他在台灣四處行醫、研究許多疾病的經歷,並學習台語、原住民語,他的中文名字「萬巴德」,就是從台語發音而來,直到1871年被調往廈門。萬巴德在台灣的時間雖然僅僅5年,但他為醫學界帶來很大的貢獻,因此被譽為「熱帶醫學之父」。而在萬巴德來台前後,也有不少傳教士來台灣,留下深遠的影響,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來台傳教士的開創者:馬雅各

萬巴德在打狗港海關醫館看診,而推薦他來台灣工作的人,便是馬雅各。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馬雅各(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馬雅各是第一位來台灣的傳教士,1865年在府城看西街(現在台南中西區仁愛街)建立佈道所行醫、傳教,但當地漢醫造謠他會「取人心、眼睛製藥」,被挑撥的民眾包圍醫館、攻擊教會人員,馬雅各只好到打狗旗後街。

馬雅各先設立打狗禮拜堂(現在旗後教會的前身)、西醫館,萬巴德也會前來協助看診。馬雅各的醫術遠近馳名,教會信眾因此增加。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1867年的打狗港哨船頭(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雖然曾因發生「樟腦戰爭」,導致民眾排外情節高漲、攻擊教徒、毀壞教堂,但他的腳步沒有因此停止,來到安平城南二老口街建立醫館(俗稱舊樓醫院)、接續開設多個禮拜堂,並深入平埔族區域傳教。

除了行醫佈道,馬雅各偶然發現西拉雅族原住民使用的契約書,有荷蘭拼音的羅馬字,他因此研究、推動羅馬字拼音的白話字運動,以及翻譯台語聖經。

他捐贈的印刷機,更促成日後台灣第一家印刷廠「聚珍堂」(現在的台灣教會公報社),及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現在的台灣教會公報)。

馬雅各離台後,他創立的醫館由其他傳教士接手,例如德馬太、安彼得,後來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安彼得醫生建立新醫院,將醫館由舊樓遷移到新樓,命名為「新樓醫院」。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台南新樓醫院(圖片擷取自台南新樓醫院臉書)

到了1871年12月,分別有兩名傳教士來台灣,一個是甘為霖,一個是馬偕。

為盲人點亮一線生機:甘為霖

甘為霖佈道的足跡遍布台灣南、中、北部,過程中不僅與平埔族接觸,還有賽德克族原住民,但他也曾因不同族群間的衝突遇險,差點喪命,到了1886年,他傳教的範圍甚至拓展到離島,在澎湖建立教會。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甘為霖(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由於見到台灣盲人求生的悲慘處境,甘為霖在休假返回英國期間,研究歐洲各國的點字系統,製作出《馬太福音書》等點字書,並為了點字書的費用發起募款。

1889年,甘為霖回到台灣後開始籌辦盲人學校,接著他租下府城洪公祠開設盲人學校「青盲學」,是台灣第一間盲人學校,讓視障人士學習點字,同時試圖為他們找出謀生技能。

即便青盲學後來因租約到期關閉,甘為霖也沒有停止對視障人士的關懷,當台灣進入日治時代後,他特地赴東京拜訪文部省大臣樺山資紀男爵,希望日本政府接手協助台灣的盲人教育。

除了醫館,還帶來種子跟新知識:馬偕

馬偕跟甘為霖在同年同月先後抵台,不過甘為霖在府城,馬偕則在淡水。他在1872年建立北台灣第一間教會「淡水教會」,他運用向李庥牧師學來的台語講道,之後在北部各地建設禮拜堂及教會。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馬偕(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1878年,馬偕與台灣漢人女子張聰明結婚,在長女出生後,他帶著家人返回加拿大述職,並在加、美各地演講,得到許多募款,之後回台設立牛津學堂、淡水女學堂,隔年將觸角伸向東台灣,前往宜蘭、花蓮等原住民的居住地傳教。

除了傳教、教學,馬偕也留下許多貢獻,宣導公衛知識、建立「滬尾偕醫館」(現在馬偕醫院的前身),也引進許多外國蔬菜的種子,介紹給農民種植、傳輸西洋科學知識,他還收藏許多台灣民俗文物,現今存放在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博物館。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滬尾偕醫館(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出版台灣第一份報紙、以勇氣迎來和平:巴克禮

馬雅各捐贈的那台印刷機,抵達台灣後卻沒人會組裝、操作,是誰解決這個窘境呢?是巴克禮,他也承接馬雅各推動的白話字運動,窮其一生改譯羅馬字聖經。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巴克禮(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巴克禮在1875年抵達打狗,向李庥牧師學習傳道,隔年他到府城接手「傳教師養成班」,之後進一步擴大成為「大學」,巴克禮擔任校長,也就是今天台南神學院的前身。

1881年,馬雅各捐贈的印刷機已運送到台灣,卻沒人知道如何使用,巴克禮在休假回英國後,前往格拉斯哥的印刷廠學習印刷技術。

1884年1月,巴克禮回台,同年7月,出版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採用白話字羅馬拼音,除了傳達教會訊息、教育信徒,這份報紙也記錄台灣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民俗,後來更成為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見證,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斯卡羅》萬巴德來台是「因為他」!那些年傳教士在台灣的冒險與耕耘│故事台灣
《台灣府城教會報》創刊號(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

此外,巴克禮還有一項軼事。1895年後,台灣被割讓給日本,台灣民主國企圖抵抗日本統治,爆發「乙未戰爭」。日軍打算南下進攻台南府城,當地仕紳請求巴克禮及宋忠堅牧師,和日軍將領乃木希典將軍交涉。

10月20日夜間,巴克禮一行人帶著請願書前往,乃木得知他們的來意後,承諾日軍和平進城,因此這一天被定為「台南和平紀念日」,緬懷巴克禮對台灣的付出。

從這4位傳教士的故事,可以看見他們對台灣付出的心血,以及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他們帶來的影響,不僅在宗教層面,甚至延續至今,就像播下的種子,如今成為繁茂的樹林。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血統、族群與身分認同:從《斯卡羅》看見今天的台灣社會│故事台灣
從《斯卡羅》認識台灣歷史與傳說遺跡:羅妹號、南岬之盟、八寶公主│故事台灣
「向閻羅王借命、向天借膽」從《斯卡羅》看械鬥史│故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