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機場科技趨勢 大數據、互聯網運用為焦點

未來的機場應該會是什麼模樣?該是由機器人取代人力,變成完全的自動化營運,或是運用互聯網及大數據,讓每個旅客都能有獨一無二的專屬體驗。桃園機場公司首次主辦「桃園機場發展論壇」,邀請世界各國的空運專家一同探討機場未來發展趨勢,並讓國內民航產業具體的參與學習與觀摩。

桃園機場公司首次主辦「桃園機場發展論壇」,邀請世界各國的空運專家,一同探討機場未來發展趨勢,第二場座談主題為「新世代機場發展與經營策略」,邀請桃園機場公司副總經理但昭璧、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機場發展部主管David Stewart,香港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吳自淇參與會談,並由桃園機場公司副總經理陳福將擔任主持。

桃園機場公司副總經理但昭璧指出,桃園機場在東北亞 東南亞、中國大陸主要城市的中心位置,在飛行時間4小時內(2,500哩)可抵達21個國家,人口總數達24億人,約佔全球人口三分之一,充分具備旅客轉運至北美洲航點的中繼條件。預計於2030年,桃園機場跑道容量將提升至1.5倍、旅客服務能量提升2倍、停機位數更將提升達到目前的2.5倍。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預計2021年營運,將會運用最新科技,以發展「智能機場」為主要方向。(圖/記者陳致宇攝)

針對已經開始動工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但昭璧表示,將以發展「智能機場」為主要方向,使用先進的概念科技,導入ICT資通訊系統平台、飛航管理、旅客服務、飛機維修等,都可有效得提升品質。像是旅客感受最直接的通關及查驗部分,都可以藉由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的應用,將出境通關時間縮減為12分鐘、最短轉機時間縮短為40分鐘,讓旅客可以更有效率安排行程。

此外,桃園機場將致力於發展為綠色機場,2016年將完成既有10條快速出口滑行道的修整,2017年也將新建完成N3快速出口滑行道,可以有效降低飛機在跑道等候時間,減少引擎的碳排放。同時也針對機場72座空橋進行供電系統更新,2018年也會將行李拖車及空側行政車輛全部更換為電動車,預計於2021年完工啟用的第三航廈,也將全面使用電動車作為運輸工具。

▲藉由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的應用,未來旅客無論是出境通關或轉機,都將更有效率。(圖/記者陳致宇攝)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機場發展部主管David Stewart也提出建議,他認為可運用現代的科技技術,縮短旅客出境通關時間,像是桃園機場已經在進行的市區預辦登機,或是可以學習加拿大政府推出App服務,旅客可以在通勤時間就能填寫好各種出入境表格。我們應該來思考有哪些程序不一定必須在機場處理,以提升機場的使用效率。

香港機場運行執行總監吳自淇則認為,自助服務將會是機場未來的趨勢,可以在家自己印登機證、行李牌,之後再自己託運行李,旅客在整個流程有更大的主控權。機場則是可提供旅客更多個人化的服務,像是預定餐飲、免稅品等,並且運用大數據預測旅客動態,讓機場可以有效做好人力配置。

吳自淇也提醒,機場從規畫、建設、直到營運,中間將耗費數年的時間,所以當初規畫時所認為的最新科技,可能在正式營運時就已經落伍,所以機場必須要有改變的彈性空間,在未來可以依照現況進行調整及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