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患者後遺症除了肺纖維化...胸腔科醫:還可能有「腦霧」現象

除了肺纖維化之外,新冠患者還可能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攝影/趙世勳)

新冠肺炎全球確診數即將突破2億大關,死亡人數也突破400萬,台灣目前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20日國內累計1萬5,619例確診,分別為1,260例境外移入,1萬4,306例本土病例。

雖然國內疫情和緩,27日全國也正式降級為二級警戒,各地逐步微解封,不過對於許多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仍然有「肺纖維化」導致的問題,新冠患者康復後恐怕還得面對長期的後遺症。

除了肺纖維化之外,新冠患者還可能出現哪些後遺症?該怎麼辦?新冠患者在用藥上又是如何?

除了肺纖維化,新冠病人還會出現「腦霧」現象

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陳威廷,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國外有研現,新冠患者在康復出院2個月後,竟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死亡了,很多病人是這樣!」

他也提到,臨床上遇到新冠病人出院到現在,有很多走路會喘,且容易有後遺症的較多還是重症患者。「也有部分患者覺得頭暈,產生腦霧(Brain Fog,形容許多不同腦神經疾病發生時會出現的症狀,也就是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理解力,產生失調、退化的症狀表現。)的狀況,目前也沒有辦法預防,只能等時間慢慢恢復。」

在 Journal of Infection《傳染病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研究人員針對120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3個月的出院後追蹤隨訪,約3成患者表示持續存在記憶力減退的問題,專注力也是如此,且不僅限於住院的患者,即使有輕度症狀者也提到有這些神經系統問題。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夏德樁,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解釋,像肝硬化就是一種肝纖維化,「就是得到肝炎後癒合的過程中,肝臟的纖維母細胞、纖維細胞增加,就會產生纖維化,但因為發生在肝,所以稱為肝硬化。」

夏德樁指出,肺炎的表現有很多種,不是每個得新冠肺炎的人都會肺纖維化,也不是肺纖維化就完全不會恢復正常,「有些肺炎的人會產生肺壞死,變成肺膿瘍。我們也曾追蹤一些肺部發現有肺纖維化的病人,可能是其他病毒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新冠後遺症會隨時間慢慢恢復嗎?

像這些後遺症,會隨時間慢慢恢復嗎?

陳威廷認為很難講,「我認為人種也有差,在國外一波疫情結束後最忙的就是胸腔外科醫師,因為都在忙著換肺。國內的話因為換肺風氣不盛,有經驗的醫院也不多,我們比較少這部份。」他認為這次要去追蹤病患狀況的,主要是萬華這波感染,「病人出院多少還是會有一些後遺症。」

至於這些病人要多久回診一次?還能做運動嗎?

陳威廷表示劇烈運動是不太可能的,「目前我是請病人每個月都回診,看看X光片有沒有變化。有些病人其實出院後,有慢慢在進步,但平常還是會覺得喘。」

他也提到,有人主張用抑肺纖(Ofev)來抑制肺纖維化,「但我覺得這個講太早了,臨床證據還不是很足。像國外因為確診量大,一天可能就4、5千人,經驗就很夠,但這個藥的研究還沒有在一些大型期刊上刊登,成效可能還有待商榷。」

陳威廷表示,國外的確有人在做這個研究,「我也有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人身上過,對病人也有幫助,但也是單獨的個案,是跟病人溝通、家屬同意才使用。目前這款藥還是有健保給付限制,要病人一個月花6萬負擔太重。」

胸腔科醫感慨沒有使用單株抗體的經驗...「限制真的太多!」

陳威廷提到,目前沒有什麼特效藥能預防新冠患者不要再復發,他也表示,一開始發表清冠一號其實只有15例臨床經歷,國內很快就開始使用,但他認為其實經驗還不是很夠。

「輕症的病人很多其實自己會好,只是現在確實也不知道病人會往好的方向還是不好的方向走,因為有時候住院前5天、7天都沒事,但第7天突然開始惡化,像萬華這波Alpha病毒(英國變種病毒)離開的也都是這樣。」陳威廷指出。

問到我國於6月上旬才緊急採購單株抗體,是否使用上限制較多?

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在7天內針對輕症患者投藥,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發生。陳威廷無奈表示,「我們目前都沒有使用的經驗,因為之前說只能用在輕度、65歲以上,但這很矛盾,輕度的時候說太輕微、重度時又說不符合資格,限制真的很多。」陳威廷也認為台灣施打新冠疫苗的開始速度太慢,「其實疫苗在3、4月就應該開始打了。」

目前許多國家針對減緩肺纖維化的研究進入人體實驗,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突破式的新治療方式,讓染疫患者不再受後遺症之苦,可以早日真正痊癒康復。

更多信傳媒報導
餐廳用隔板防疫有效嗎?陳秀熙:對台灣有信心!提3建議避免發生群聚感染
越南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不到5% GAP、愛迪達等大廠要美國政府捐疫苗
中國恆大債務危牽動台灣投資人的基金績效 這6檔基金高度持股恆大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