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歐洲反極端伊斯蘭化的趨勢和爭議

French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wearing a protective face mask speaks arriving at "la Maison des habitants" (MDH) to meet and have lunch with you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DH in Les Mureaux, outside Paris, 2 October 2020
法國希望能建設接受法國平等和世俗主義原則的穆斯林社會價值觀。

2020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各國經濟面臨衰退,社會矛盾突出,歐洲大陸國家出現反極端伊斯蘭化的勢頭和爭議。

在西歐穆斯林人口最多的法國,馬克龍總統宣佈計劃制定更嚴厲的法律,以對付他所謂的「伊斯蘭分離主義」,捍衛世俗價值觀。

在一次法國公眾期待已久的演講中,馬克龍表示,在法國估計有600萬的穆斯林人口中,少數人有「反社會」的危險。

他的建議包括更嚴格地監督學校教育,並控制外國對清真寺的資助。

但一些人指責麥克龍試圖壓制法國的伊斯蘭教。

隨後馬克龍也警告說,不得「羞辱」穆斯林或將伊斯蘭教與反恐聯繫起來。

他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必須與我們所有的同胞站在一起。」言下之意很明確:法國穆斯林也是法國公民的組成部分。

在歐洲各國,都有著類似的平等和世俗主義原則。但在近十多年來移民增多,特別是新冠疫情、經濟失序、文化衝突和社會思潮動蕩的大背景下,在以信仰人口排序的歐洲第二大宗教伊斯蘭教的影響不斷擴大之際,身份和文化認同在歐洲也常常成為爭議性話題。

信仰平等

根據法國嚴格的世俗主義原則(laïcité),根據法律,政教必須分離。其理念是,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

馬克龍表示,「伊斯蘭分離主義」對法國是一個危險,因為這種主義擁有自己的、高於一切的法律,往往導致「反社會」的形成。

他說,這種形式的宗派主義往往「教育不符合法蘭西共和國法律的原則」,並常導致兒童無法上學,無法參與法國的體育、文化和其他社區活動。

馬克龍宣佈的措施將形成立法,並將在2020年底前提交法國議會批准通過。

它們包括:

  • 更嚴格地監督體育組織和其他協會的活動,防止它們成為激進伊斯蘭教學的前線;

  • 停止從國外派任駐法國的伊斯蘭教伊瑪目(教長)制度;

  • 加強對清真寺經費來源的監督;

  • 限制不上學在家接受教育。

馬克龍還表示,法國必須採取更多措施,為移民社區提供經濟機會和社會流動性,他還補充說,激進分子經常填補了有關真空。

BBC駐巴黎的記者休·斯科菲爾德表示,馬克龍的表態是最近幾個月與法國宗教領袖和知識分子討論的結果。愛麗舍宮的做法顯示,馬克龍希望能公開談論這個敏感的問題,並且不會因此感到尷尬。

他補充說,許多人還認為,馬克龍的表態有試圖在2022年總統大選前吸引右翼選民之意。

法國人的反應

一些穆斯林對馬克龍的提議反應憤怒。

作為西歐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法國許多人抱怨當局利用世俗主義之名、明確針對他們採取行動之實,例如禁止學生在學校及公務員在工作場合戴穆斯林頭巾(hijab,包裹頭頸,但並不遮面)。

法國人權活動家亞西爾•盧阿蒂在博客中寫道:「對穆斯林的鎮壓一直是一種威脅,現在它成了一種承諾。」

盧阿蒂在博客中表示,馬克龍埋葬了法國世俗主義原則,鼓動了極右派和反穆斯林的左派,在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嚴格限制家庭教育,威脅了穆斯林學生的生命安全。

自從法國發生了包括《查理周刊》等血案及恐怖襲擊後,擔心極端伊斯蘭思潮和穆斯林移民與法國傳統文化衝突的爭議一直持續。

歐洲大陸

法國也並非歐洲擔心極端伊斯蘭思潮的唯一國家,有關爭議在歐洲大陸各國都普遍存在。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際化、中東北非戰爭和極端伊斯蘭組織活躍,前往歐洲的穆斯林移民(包括難民)迅速增多,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比較極端和保守的伊斯蘭教人士。因此,歐洲大陸很多保守派人士對歐洲伊斯蘭化感到憂心忡忡。

A woman wearing a niqab veil
2018年,荷蘭通過了禁蒙面法,禁止在公共場合穿覆蓋整個臉部或遮蓋住僅露出眼睛或使臉部無法識別的衣服。

絶大多數移居歐洲的穆斯林認同民主自由平等的基本價值觀,但也希望保留自己的信仰和生活習慣。而迅猛的移民潮突然到來,經常也會對當地的社會經濟造成衝擊。

根據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對德國、法國、荷蘭、英國、比利時和瑞士穆斯林的一份研究報告,歐洲穆斯林的失業率普遍較高,這主要是由於缺乏語言技能、缺乏族裔間社會聯繫,以及很多穆斯林婦女不在家庭之外工作的傳統性別角色觀造成的。僱主的歧視也會導致失業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

2020年的新冠疫情造成歐洲經濟面臨衰退,可能將更加劇經濟壓力導致的衝突。

經濟壓力不僅讓伊斯蘭極端組織有可乘之機,歐洲大陸多國極右反伊斯蘭組織也紛紛抬頭。

文化衝突,新冠疫情與國際政治

德國,荷蘭,瑞典等各國的政客和官員們都對到底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允許穆斯林穿戴傳統服飾有各種爭議,特別是頭巾和面紗等問題。

相對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應該禁止傳統的穆斯林穿從頭到腳遮蓋的「布卡」。因為這種服裝主要出自傳統伊斯蘭文化中女性不得在公共場合露臉的習俗、違反歐洲男女平等觀念和原則,而且,恐怖分子有可能借此偽裝也擔憂之一。

但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戴口罩的需求又曾一度讓「禁止蒙面違者罰款」的法律出現爭議。有因為穿戴蒙面、半蒙面服飾外出的穆斯林被警察阻攔並罰款,但她們強調正好需要蒙面防止感染,遭到罰款是不公正的。

Demonstrators outside a school in south-western France hold a placard reading: "Veiled or not veiled, we want equality" (28 May 2019)
一些法國穆斯林婦女戴著頭巾在學校外示威,標語上寫著「不論蒙面不蒙面,我們要求平等」。

國家政治也可能使這種爭議更為複雜。

比如土耳其2020年以來正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與法國不斷發生摩擦。土耳其的總統埃爾多安就馬克龍要「捍衛法國世俗主義價值觀」、特別是馬克龍所謂「目前伊斯蘭世界面臨危機」的講話,在土耳其電視上發表嚴厲抨擊。

他指責法國「馬克龍表現得像殖民地總督」的講話,會在歐洲的最大穆斯林群體-土耳其移民中引起怎樣的反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