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差很大 歐美生育率大跌 印尼預估多50萬嬰兒

懷孕婦女
懷孕婦女

如果你認為新冠疫情期間的封鎖會讓夫妻除了生育之外沒有什麼其他事情可做的話,那你會大吃一驚:封鎖催生的不是嬰兒潮,而是嬰兒低潮。研究顯示美國正面臨百年來最大的生育下滑,而在歐洲部分地區,下滑幅度更大。

當弗雷德里克(Frederike)在新冠大流行初期搬到父母家照顧一位年邁的親戚時,她認為這是一份禮物,一個與家人相處的機會。

但幾個月後這位來自德國的33歲女子開始有深深的失落感。弗雷德里克單身,她意識到這場大流行剝奪她遇見戀人和組建家庭的機會。

「現在感覺時間真的很寶貴,我的生活已經被耽誤。」她說。

她嘗試過網上約會,但在零下的冬日散步並不浪漫。

現在當她感到低落時,同樣的想法會在腦海里無盡盤旋。「這一切都結束後,我就會不孕不育。我在有生育能力的年齡裏卻在屋內坐著。」

對人口研究學者來說,嬰兒低潮並非新鮮事。

「看到新冠大流行的嚴重性,我並不感驚訝,」馬里蘭大學社會學教授菲利普·科恩(Philip N. Cohen)說,「但這樣的事正在發生,還是令人震驚。」

去年6月,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經濟學家估計,美國出生的嬰兒將減少30萬至50萬。

研究顯示美國正面臨百年來最大的生育下滑,而在歐洲部分地區下滑幅度更陡峭。
研究顯示美國正面臨百年來最大的生育下滑,而在歐洲部分地區下滑幅度更陡峭。

與此同時,歐洲的一項生育計劃調查顯示,在德國和法國有50%原本計劃在2020年生孩子的人將推遲生育。在意大利,37%的人表示已經完全放棄這個想法。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報告顯示,2020年12月份的出生人數下降8%。

意大利的早期數據顯示,今年年初的嬰兒出生率下降21.6%,西班牙報告的出生率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數據下降了20%。

疫情爆發9個月後,法國、韓國、台灣、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都報告了12月或1月的月度出生數據,皆是20多年來的最低值。

谷歌搜索關鍵詞

約書亞·威爾德(Joshua Wilde)和他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mographic Research) 的團隊預測到這種下降趨勢。他們的研究表明,至少在美國,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幾個月。

他們研究了比如孕檢「藍色未孕」或「晨吐」等谷歌搜索詞在美國的流行程度。

2020年10月,他們預測到2021年2月出生率將下降15.2%。

一項研究研究了包括孕檢在內的谷歌搜索詞的流行程度。
一項研究研究了包括孕檢在內的谷歌搜索詞的流行程度。

現在,他們認為這種低迷趨勢將延續到2021年8月。

這將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出生率的最大跌幅,持續時間比2008年經濟衰退甚至1929年大蕭條的影響還要長。

「一般來說,我們在這些類型的經濟衰退和流行病中發現的是出生率下降和反彈,」威爾德說,「當第一波結束時,每個人都會說,哦,是時候生孩子了。」

但這次不一樣。「我發現沒有。如果人們在觀望等待,他們要等很長時間。」

而有些人決定根本不生孩子。

這個情況跟史蒂夫相符。過去三年,他一直在和妻子反覆進行同樣的對話。

妻子想再要一個孩子,給他們的兩個兒子生個小妹妹。他對他們的四口之家很滿意。

「所以每年我都會想出一些借口,」他說。

他曾試圖說服她,他們生活在尼日利亞,那裏的經濟形勢太不可預測,但她並不買賬。直到現在她(改變主意):「因為新冠疫情,人生第一次,她居然同意不生了。」

對於像史蒂夫和妻子這樣的中產階級夫婦來說,孩子是一種選擇。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聯合國性與生殖健康機構表示,新冠大流行已導致115個國家的近1200萬女性失去計劃生育服務,並可能導致140萬例意外懷孕。

僅在印尼,政府就預測這場大流行將多出生50萬名嬰兒。

封鎖期間印尼政府派車在城鎮周圍用擴音器播放信息:「爸爸們,請控制好自己,」擴音器裏說,「你可以有性生活,可以結婚。但別懷孕。」

印尼的國家計劃生育機構說,多達1000萬人停止使用避孕藥和工具,因為他們在那段時間診所或藥店不開門。

那麼,為什麼歐美會面臨嬰兒低潮?

一種解釋嬰兒出生低谷的理論是,人們的性生活減少。

懷抱嬰兒的婦女
不同國家的歷史顯示,經濟信心導致出生率上升,不確定性導致出生率下降。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金賽研究所(Kinsey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Indiana)的一份報告發現,無論性別或年齡,受訪者中的40%都表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性生活有所下降。

在中國進行的一項規模較小的調查也得出類似結果。在南亞,一項調查報告說沒有下降。

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心理學家和性學家瑪麗·德威特(Marieke Dewitte)說,我們必須對這些研究持小心謹慎態度,避免過度推斷。

「人們對這種大流行如何影響他們的性行為和他們關係的反應非常不同,」她說,「對一些人來說,壓力會增加性慾,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會扼殺性慾。」

更令人信服的是經濟與嬰兒之間牢固而成熟的聯繫。

不同國家的歷史顯示,經濟信心導致出生率上升,不確定性導致出生率下降。

對歐洲成年人生育計劃的研究發現,德國、法國和英國居住在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嚴重地區的人更有可能推遲生育。

與此同時,一些應對疫情相對較好的北歐富裕國家,如荷蘭、挪威、丹麥和芬蘭,2020年12月或2021年1月的出生率幾乎沒有下降。

A woman cradling her bump
A woman cradling her bump

「高昂代價」

這都是出生率下降這一更大趨勢的一部分,這讓一些人感到擔憂。將來如果工作人口越來越少,那麼用於支付老年人養老金和醫療保健的稅收就會減少,而老年人的壽命也會延長。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很多,比如提高退休年齡或鼓勵移民,但這些都有政治影響。

許多國家都試圖增加嬰兒的出生數量,但收效甚微。一旦出生率下降就極難說服女性多生孩子。

「在2009年的大衰退之後可能會有一些反彈,但沒有回到原來的水平,」科恩教授說,「當然在美國生育率從未恢復到衰退前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女性開始考慮要孩子時年齡已經很大,她們受孕的時間窗口比較短。

弗雷德里克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但她此刻感覺比較樂觀。 她在考慮凍卵,或者和一個男同性戀朋友生個孩子,也許她根本不會生孩子。這讓她有控制感。

「為保護老人而做這件事,我感到欣慰。但這是相當高的代價。」

更多相關新聞
全球出生率大降 經濟拉警報
台灣1月新生兒首度跌破萬人 去年結婚率創11年新低
社工學者曝關鍵:年輕人害怕兩岸開戰
每胎給1萬 屏東潮州出生率增36%
台灣少子化嚴重 幼兒園停業成建商獵地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