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百年佛具店嘗試文創 手雕結合旅遊體驗開創新局

新加坡的西天園佛舖外觀樸實平凡,這家佛具店擁有超過120年的歷史,除了販售和客製手雕佛像,也維修破損雕像。第2代傳人陳水蓮高齡92歲,滿布皺紋的手做起佛具仍然靈活。

她將上色的麵粉團磨成細線,在鉛筆大小的木棒上繞成好幾圈,再把線黏在木雕神像上,用毛筆一筆一筆精準固定,做出的刺繡效果自然而細緻。

佛具店第二代傳人陳水蓮說:「18歲結婚,每天就看我先生做工,我坐在身邊看。」

身為佛具店媳婦,陳水蓮從幫忙另一半到挑大樑,撐起西天園佛舖半邊天,幾年前退休後由兒子黃耀華接手至今。完成一尊手雕佛具約需1到3個月,平均售價約合台幣3萬。

受到自動化生產技術的影響,機器生產的佛具費用不到十分之一。佛具事業從全盛走向沒落,陳水蓮感嘆技藝失傳的危機,知道孫子黃智勇願意繼承,讓她相當欣慰。

佛具店第二代傳人陳水蓮說:「以後就傳給他去做了,一代一代傳下去。」

佛具店第三代傳人黃耀華說:「他也是興趣就這樣做了,不能勉強。」

43歲的黃智勇曾是新聞記者,2017年回到老家,和手足共同繼承西天園。在佛具店長大的黃智勇,深知信仰穩定人心的力量。

他換上畫筆工具,用另一種創作形式留下家族的印記,持續紀錄手雕佛具的歷史。

佛具店第四代傳人黃智勇說:「這並非某天醒來,我就決定要接手祖母的店,這比較像是一直在我心裡揮之不去的念頭,因為現實是如果不做任何事店就會結束,就這麼簡單。」

三代一起切磋佛雕技藝同時,黃智勇也創新經營模式,和住宿平台合作推出佛雕體驗課程,提供海內外遊客學習佛具雕刻的文化歷程。同時開設兒童工作坊,讓宗教文化傳統向下扎根,佛具歷史能夠世代傳承。

佛舖第四代傳人黃智勇認為,「我希望能找到一個系統和結構,確保這家店能夠繼續經營,再延續另一個百年,我不認為我們要承擔依賴下一代人繼承的風險。」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全球銀行財務危機淡化 美升息影響走勢
台東日治官舍完成整修 縣府擬重新招標委外經營
成立京瓷與第二電信 日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