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態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變數與操作?

作者:陳淞山/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

蔡英文與習近平(圖片來源:中央社、達志影像)
蔡英文與習近平(圖片來源:中央社、達志影像)

兩岸關係發展隨著民進黨重返執政後陷入政治僵局,民、共關係不僅未能順利搭起有效的兩岸溝通管道,也因為彼此對九二共識與一中問題的政治爭議及歧見難以消除,兩岸的政治對話關係形同停擺,轉而逐漸走入惡性循環的政治對抗境地。

看起來,兩岸主政當局的政治對抗關係將更加嚴峻難解,雙方都正在另闢蹊徑找尋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與途逕,來詮釋或因應「新型態兩岸關係」的政治治理策略。

蔡英文政府因為選舉年將至,兩岸關係問題至少要成為不是影響選舉情勢發展的重要議題,因此,只能往兩岸關係是政治僵局但尚未破局,但形成僵局的原因是來自於大陸」的方向去做努力,這也就是為什麼蔡英文政府搞修憲但不會支持「兩國論入憲」,搞公投法修法但不會將領土變更放入公投法裡面,會回歸現有憲法增修條文規範的政治道理所在。

蔡英文政府不會製造任何可能造成「法理台獨」的政治疑慮,讓大陸方面有其政治藉口與正當性怪罪台灣當局,讓兩岸關係發展從對抗僵局走向敵對破局的劍拔弩張局面。

正因為如此,縱使蔡英文政府推動「去中」的文化教育、意識型態或政治威權圖騰的政策或立修法行為,被國民黨部分人士或大陸涉台部門習以為常的扣上「文化台獨」或「變相台獨」的罪名,在台灣內部的主流民意觀感上,也不會被指責為破壞兩岸現狀的兩岸破局製造者,反而是有利於執政形象的捍衛台灣本土文化的「台灣主體性」守護者。

大陸方面任何的政治打壓或操作,等於在幫助民進黨鞏固政治基本盤,其黨內的深綠團體或支持者原本非常不諒解蔡英文總統完全執政後對推動台獨的政治努力,但因為有了「中國因素」的政治反作用力,最後還是只能支持蔡英文與民進黨。

其實,兩岸關係問題原本是民進黨重返執政或執政後的政治罩門,但在政治運作與操作上,若誤判情勢或操作錯誤的話,也可能如同刀之雙刃,變成民進黨選舉上的政治利多宣傳及行銷,此從兩千年陳水扁選舉與2016年蔡英文選舉過程的兩次政黨輪替經驗都可以獲得印證。

大陸當局的政治恫嚇、武力威脅與兩岸和平穩定及關係的破壞操作,都曾造成政治上的反效果,就是不夠了解並掌握台灣民心的微妙變化與向背,才會有如此的結果發生!

因此,有了兩次的對台政治操作與運作經驗的政治情勢錯估與誤判的教訓後,大陸當局應該已經開始意識到了根本問題癥結的所在,正在著手總結經驗並積極尋求發展新的對台策略與操作,準備在明年一月召開的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上端出新的政策內容與方向,以具體落實中共19大習近平總書記的對台報告內容與精神,這應該會是主導兩岸關係發展主軸方向的大陸當局,因應新型態兩岸關係發展的政略方案。

是明年三月大陸兩會結束後,最新的對台人事布局全面就序時的對台工作新綱領,台灣方面應該審慎評估判斷其政策延續性的「變」與「不變」政治道理與價值內涵,試圖找出對台有利與不利的發展趨勢或政治軌跡,作為下一個政治階段的大陸工作重點。

總體而言,大陸的對台政策發展方向主要應該有三個政治層面可以思考,一是堅持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的兩岸定位,堅持反獨促統的政策方針,堅持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

在此層面上,主要是側重在與國民黨保持政治合作與對話關係,防範國民黨往獨台方向發展的可能性;並且繼續壓制與圍堵民進黨往推動台獨方向發展的任何可能性,除非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及修正台獨黨綱政治路線,否則兩岸的官方交流與政治對話的僵局就不可能打破。

這是大陸框住台灣的內部治理政治策略,文攻武嚇兩手策略交相運用,台灣就跑不出去。

其二則是用國際因素制約兩岸關係但又避免兩岸問題國際化,此從大陸涉台人事布局已經在國台辦、北京社科院台研所及全國台灣研究會紛紛逐步更換一把手由外交經驗豐富的相關官員接手可知。

換句話說,就是把台灣的外交與國際生存發展空間問題,藉由中國大陸的大國外交政治操作能力加以封鎖或施壓圍堵,讓台灣走不出去,也沒有能力讓兩岸問題國際化,影響所及,連帶地,台灣經濟發展賴以為生的國際經貿活動也受到嚴重的壓縮,新南向政策的發展也難有具體的成效,美國、日本對台的背後政治操控力量,包括在國際上的可能扶持或聲援行動,也自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或局限。

第三則是大力推動全面性的兩岸心靈契合與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拉進兩岸人民的政治距離與文明價值觀的差異。這是大陸當局從「三中一青」政策往「青年一代、基層一線」方向深入發展的新思維方向,中共19大涉台報告中提出了:「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要增進台灣同胞福祉,促進兩岸心靈契合。」被

大陸涉台專家黃嘉樹解讀為:「大陸對和平統一路徑模式的探索發生了從招安型統一到融合型統一的轉變」,這也是目前大陸當局對台工作最具積極性發展的政治策略,可能是有機會促成「和平演變」台灣未來民意走向與向背的政治奠基工程。

其中,兩岸「青年因素」的政治變化與發展,不僅會成為未來「兩岸學」的主流顯學,而且從長遠來看,更可能成為左右兩岸融合發展變化的最重要關鍵元素,不容加以忽視之!

總之,「習近平新時代」的兩岸關係發展新趨勢,只會更加貼近台灣民意的走向,掌握兩岸最為關鍵的政治可變因素,更加務實靈活操作未來的兩岸政策發展,這是台灣主政單位無法避免的嚴峻挑戰。

尤其是面對台灣民生經濟困境的人才流失與出路問題所衍生出來的「青年因素」,將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與融合上扮演相當程度的舉足輕重政治角色與價值,台灣的關鍵下一步又該何去何從呢?

民進黨倘若只能因循苟且、抱殘守缺,改變不了舊有的「反中」圖騰與民粹操作,無法掌握新型態兩岸關係發展變化的新常態,並做好相對應的因應措施,甚至當兩岸政治僵局發生兩岸破局的意外事件而無法找到政治卸責的正當理由時,恐怕也將面臨像國民黨一樣面臨被政治淘汰的政治命運,豈能不引以為戒呢?

___________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